第四百八十一章 曹丕的反應(2 / 2)

曹丕好歹也是一個文學家,知道做這種事兒,你不能想一出是一出,這年頭也沒有互聯網可以給曹丕和劉備在網上互噴,所以要批駁劉備稱帝的合法性,最好的辦法就是寫一篇文章,然後傳送天下,在文章裡把劉備稱帝的合法性給批倒。

既然要寫文章,那就必須全麵了解對方後才能動筆。

“僭越稱帝”什麼的不用去多想,不管是站在曹丕的立場上還是站在劉協的角度上來看,這就是一個基本事實。

可問題是這個“三省六部製”,特麼曹丕越研究,越覺得這特麼是個好製度啊。

三省做出決策,執行和監督,六部各司其職,皇帝既能保證中央集權,還能分散群臣手裡的權利,最重要的是可以問責有司,大大的加強中央的行政效率。

你回頭再看看自家的那些官員們,一天天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該乾些什麼,遇到什麼事兒都是能拖就拖的這幫人,要來乾嘛?!

曹丕帶著孫資和流放兩個人,越研究越覺得特麼這個“三省六部製”好啊,彆的不說,光行政效率就能提升一大把。

如果再配合陳群的九品官人法選出賢才,那麼豈不是能讓國家機器高速運轉,大大的提高實力?!

是的,這個時候,陳群已經提出了九品官人法,而這個法其實是利弊皆有的。

好處是讓一些隻會誇誇其談,不懂實際政務的所謂名士原形畢露,為國家選出真正能用的人才出來。

但壞處是,這個九品官人法,實在是太容易被世家豪族們鑽空子,隻要掌握了大小中正的官職,那我說誰有能力,誰就有能力。

這就造成了後來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豪族”的局麵,朝政徹底被世家大族把控,皇帝基本成為一個傀儡。

後世晉朝的八王之亂和東晉的“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麵,多少都跟這個製度有切不斷的關係。

但這個時候,曹丕覺得自己隻要能加強中央的行政效率,加強中央集權的話,是可以避免這種世家坐大的局麵誕生的。

畢竟老曹家起家,可不是完全依賴世家,曹操連孔融,邊讓這樣的天下名士都敢殺,老曹家還能擔心這個問題?!

一方麵是為了跟世家大族們搞好關係,讓曹魏的統治變得更加穩固,另一方麵曹丕也有要改變中央行政效率的實際需要,因此曹丕對九品官人法,還是持讚賞態度的。

而現在,劉備集團的“三省六部製”又讓曹丕看到了加強中央集權的一種製度,配上九品官人法選材的話,說不定就可以大幅度的限製住九品官人法的缺陷。

隻要皇帝有集權在手,那麼世家依靠九品官人法坐大的可能性就會降低這兩種製度,簡直是天造地設的好搭檔啊。

隻是特麼這是劉備搞出來的玩意兒,自己堂堂大魏皇帝,駁斥他“不尊祖製”還來不及呢,怎麼可以厚著臉皮直接照抄呢?!

這個不行,絕對不行必須想辦法套個殼子,才能拿過來自己用。

而這方麵,孫資和流放絕對是專家。

這兩人,軍事才能可能很一般,但對政治製度的研究,是非常深入的,是不錯的政治人才。

這倆經過半個月的研究,終於發現了,這個製度其實就是在三公九卿製度上的一個延伸,削弱了三公的權利和職能,對九卿的權利進行了細化拆分,重組成六部,加強了這六部的權利。

總體來說,就是通過拆分權利來限製三公九卿們的職責,使得他們之間雖有統屬關係,但不存在依附關係,所有的權利出處最終都歸於皇帝。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套個三公九卿製的皮,借用這些內核,對三公九卿的職能進行重新定義不就可以了?!

雖然實際內核變了,但好歹是套著“祖製”的皮啊咱們照樣能痛罵劉備不尊祖製,沒有資格繼承漢室嘛。

曹丕聽完孫資和流放的建議後,頓時哈哈大笑,然後就秘密召集陳群,劉曄等人,把孫資劉放兩人的主意一說,讓陳群劉曄帶人去研究這個套皮製度該怎麼改才行。

不是曹丕不信任孫資和流放,實在是這兩個人的資曆太淺,讓他們倆來主持這麼重要的事情,他們根本不夠資格,誰也不會把這個改變當回事。

隻有讓陳群,劉曄這樣的老資格臣子來做這些事兒,才是最合適的。

至於孫資和流放這倆人還是幫著自己好好的想想,該怎麼寫文章罵劉備比較好。

而就在曹丕一邊琢磨怎麼批駁劉備,一邊想著怎麼改製的時候,又一個倒黴消息傳過來了。

大魏黃初二年十月,孫權在武昌稱帝,改元黃武,立國號為吳,大赦天下。追尊其父孫堅為武烈皇帝,追尊其兄孫策為長沙桓王,立子孫登為皇太子。

曹丕頓時暴怒。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