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局勢的發展,逐漸向膠著的方向進行著。
前部,陳式和張南聯合進攻文欽,雖然壓製住了文欽的,但文欽的防守指揮也相當的出色,並且本身武勇過人,一旦有地方支撐不住,文欽往往能依靠個人武勇暫時挽回局勢。
因此,陳式和張南的聯合軍,並不能在短期內徹底擊潰文欽。
左路毋丘儉率領的遊弋部隊,也遭到了馮習的領軍阻攔,並且是前後夾擊。
隻是馮習對毋丘儉並沒有形成太大的兵力優勢,而毋丘儉本人也展現出了相當出色的戰場指揮能力,一時間也跟馮習打的有來有回,誰也不敢掉以輕心。
至於右路嘛.郭淮倒是占據了局麵的優勢,但以三比一的兵力對比,依然隻能是保持著對張溪的壓製,並不能立刻擊破張溪的中軍士卒。
但郭淮對此,依然還是很有信心的。
他人多,損失的起,張溪的兵少,一旦傷亡超過五十人,張溪的中軍必然崩潰。
戰陣可不是數學題,不存在還要打到兵力歸零才算獲勝的。
所以郭淮覺得,隻要繼續磨下去,最終的勝利肯定是屬於自己的。
這個場麵,彆說郭淮了,諸葛亮,陳到兩人都看的非常的緊張.如果繼續這麼僵持下去,最後戰敗的,肯定是張溪。
到了這種時候,諸葛亮覺得,如果是自己領兵,恐怕就隻有一個選擇了.哪怕是冒險,但,終究還是有辦法的。
而張溪,幾乎就在諸葛亮想到辦法的同時,做出了跟諸葛亮預期相同的應對——張溪揮動令旗,下令右路的張南部脫離前軍戰場,從後包抄郭淮軍後路。
至於前軍,就交給陳式繼續跟文欽糾纏。
這不是戰前商量好的戰術,是張溪的臨陣調整,因此張南在接到軍令後,並不能立刻整軍出戰,必須先緩慢脫離前軍戰場,然後再整軍攻擊郭淮後路。
而郭淮在看到張南試圖脫離前軍戰場的時候,就已經明白過來張溪的用意了.郭淮也揮動令旗,命令文欽立刻發動全麵反擊。
如果文欽能趁著張南脫離戰場的機會擊破敵軍最好,如果不行的,至少也不能讓張南輕易的離開前軍戰場。
一旦讓張南率領所部的兩百多人從後路包抄過來的話,那郭淮真不好說還能不能擋得住。
文欽看到郭淮的旗語傳令後,立刻鼓動全軍,並且一馬當先,身先士卒的開始衝擊張南和陳式兩軍的結合部,不讓張南就這麼輕易的脫離戰場。
而陳式這個時候也是拚了老命,不僅指揮自己所部軍隊儘可能的接手張南部的防線,同時自己也是前移,手持長槍,隨時準備親自領兵衝殺。
確實,陳式是指揮型的將軍,但並不代表著陳式的武力值真就跟張溪是一個等級的雖然比不上文欽那樣衝殺起來勇不可當,但陳式一旦領兵衝擊文欽軍的後翼,文欽軍的普通士卒也一樣擋不住,軍隊會被陳式給斷成兩段的。
說到底,終究還是受到人數的限製,數百人的混戰,武將的個人武勇,真的有了最大的發揮空間。
文欽當然察覺到了陳式的目的,如果他繼續領兵去追擊騷擾張南軍,不讓張南軍完成撤軍和集結的話,確實可以給郭淮減輕壓力,但自己這邊,估計就會被陳式給截斷了軍陣。
到了那個時候,如果張南再殺一個回馬槍,來個前後夾擊.那第一個完蛋的肯定是自己。
戰場不是遊戲,一旦下令了就必須完成,尤其是陳式,張南這個級彆的將領,是有一定的臨機決斷的權利的文欽可不敢去賭張南是不是死心眼,隻會遵守軍令行事。
因此,文欽隻能暫時先放棄張南這一邊,領軍掉頭,衝著陳式衝殺過來。
文欽的想法很簡單,暫時先放任張南撤軍集結,自己先搞定陳式.隻要在戰場上擊殺了陳式,衝散陳式的軍隊,那回頭再跟在張南的大軍身後追擊,也一樣可以幫郭淮解圍。
而對於這一點,文欽很有信心。
第一,文欽對自己的武藝很有信心,在這種隻有幾百人作戰的小規模戰場上,武將的武勇,往往能發揮出關鍵的作用。
第二,文欽承認陳式的指揮作戰能力不錯,抓戰機的能力也還可以,但這個人,從開戰到現在都一直在儘力躲避跟自己正麵對決,很顯然不是一個以武勇見長的將軍。
文欽覺得自己直接去衝擊陳式,是有很大的把握,可以直接陣斬陳式的。
而陳式.陳式確實不想領兵跟人對戰,作為一名指揮型的將軍,武藝確實不是陳式的特長。
但現在的局勢到了現在的這個地步,雙方兵力都已經傷亡了近三成了,自己就算想指揮軍卒抵擋敵軍的衝擊,兵力也已經出現不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