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關羽下意識的認為,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文人,私底下對夏侯惇的評價,張溪不過是受到了那些文人的影響而已。
關羽這個人吧,一直跟文人的關係不太好,他也看不太上這個時代的文人可也正因如此,張溪對夏侯惇的評價,關羽是真的信啊。
打死關羽都想不到,張溪對夏侯惇的這個評價,是長達一千多年演變後的產物,而且更多隻是對夏侯惇的調侃,並不是真的在貶低夏侯惇。
關羽就覺著這年代的文人都是蔫壞的家夥,可偏偏他們還掌握著這個時代的話語權關羽真的很擔心,自己兩戰宛城不下,戰後卻加官進爵的,不知道會被這群文人編排成什麼樣。
畢竟,二爺雖然也有不少光輝戰績,但二爺自身的黑曆史其實也不少有些無恥文人,就好挖人黑曆史說事兒。
這個宛城,如果有機會的話,二爺還是希望可以拿下的。
某種程度上來說,二爺也是人,他也會有自己的小心思,而這些小心思,確實不太能放到台麵上來說。
因此,二爺拒絕了徐庶改變戰略目標的建議,但並沒有給出自己的理由和解釋。
徐庶倒也沒有太過意外。
畢竟這是關羽!
徐庶跟關羽共事了十幾年了,關羽做出的決斷,什麼時候需要向人解釋了?!
“既如此,將軍欲克宛城,隻有調兵一策可用了!”徐庶繼續建議道。
當謀士的嘛,都有幾套備選方案的,在加上徐庶也知道關羽的脾氣,所以關羽一否決自己的第一建議,立刻拿出了第二建議。
而對於第二建議.關羽微微抬頭,看向徐庶,心裡琢磨著,徐庶是不是糊塗了?!
對於調兵的建議,剛剛自己已經跟徐庶解釋過原因了啊。
江東不可信,如今孫權在建業屯兵數萬人,動向不明,因此王基,石苞等人絕對不能輕易離開江陵和武陵,而上庸的寇封,孟達二人,防備右扶風的張合都困難,哪有多餘兵力來支援自己?!
這點事兒,自己解釋過了啊而且就算不解釋,難道以徐庶的能力,還看不出來麼?!
關羽向徐庶發出了詢問的眼神,而徐庶卻笑著,走到營帳內的地圖前,說道,“大將軍請看!”
關羽也把目光看向了地圖,順便等著徐庶接下來的說辭。
“大將軍,今時已不同往日。昔日江東無力突破淮南,故而背信偷襲荊州,非智不及,乃力不逮也!如今江東已據合肥,控製淮南,陸遜,徐盛,周瑜三將又破徐州,圍攻彭城,魏軍連連告急,此一戰而定青徐之機,江東萬不肯輕舍之!”
“若此.”關羽大概明白了徐庶的說辭,但還是有點不放心,問道,“若真如軍師所言,那孫仲謀於建業聚兵數萬,卻又意欲何為?!”
徐庶笑笑,接著說道,“為救援合肥爾.將軍請看!”
說完這話,徐庶從袖中逃出一封書信,遞給關羽。
關羽打開一看,是江東四大姓之一的張家家主張溫寫給襄陽費禕的信件,信裡提到了最近孫權在建業聚兵,要去救援在合肥苦守的孫韶的消息。
早年費禕奉命出使江東的時候,跟張溫的關係就一直很不錯,後來費禕又專門主持江東紙張發售分配權的事兒,跟張溫的關係就更上一層樓了。
費禕現在最主要的工作,其實就是往江東摻沙子,而張溫,則是費禕重要的發展對象和滲透渠道。
因此,兩人之間沒事兒就通信,有時候在信裡不經意的說出點啥來,真不意外。
不過關羽好歹也是久經戰陣的人了,再加上一直對江東抱有超級大的戒心,雖然看了張溫的信件,依然有些懷疑,問徐庶道,“軍師,此事可有旁證?!”
徐庶點點頭,說道,“江東細作亦有來報,孫仲謀此番聚兵並不機密,江東知之者不少,所聚兵馬亦不過兩萬餘人,增援合肥之說,倒非不可信也!”
關羽微微點頭,放下書信,說道,“軍師之意,老夫亦明了.隻是江東之人素來無信,焉知此非聲東擊西之計也?!名為增援合肥,實則偷襲荊襄,亦未可知爾。”
徐庶也是點頭認可,然後才說道,“大將軍之言甚是,隻是,江東欲攻荊襄,隻有兩條路。一條,走長江水路.如今我軍已據江夏,江東水軍調度皆在文仲業監視之下,隻要文仲業不動,江東水軍斷無繞過江夏,偷襲南郡之能。另一路,乃是在長沙聚兵,偷襲荊南四郡有石仲容在武陵鎮守,張公義在公安策應,武陵,零陵二郡當不至於有失。將軍不調武陵,公安,江夏三地之兵,隻調南郡之兵北上,當無阻礙!至於上庸之兵,將軍大可調來無妨,張合僅有萬餘人馬,守衛右扶風尚且不足,斷不敢輕攻上庸若其攻之,我軍可分兵搶占右扶風,兵出長安,如此,張合縱使得了上庸之地,也不過是困死我軍腹中爾,不足為慮。”
長篇大論一堆,徐庶的中心思想就一個——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