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丘儉選擇了回軍,尋找朱讚所部禁軍步兵。
如果離的近,毋丘儉覺得還有咬上蜀軍撤退部隊的可能.哪怕蜀軍連夜打火把撤退,可行軍速度肯定是沒法跟白天相比的,而且深夜之中打火把行軍,目標非常明顯,要跟上並不是什麼難事。
隻要時不時的騷擾蜀軍撤退,等到天亮後,並不是沒有再戰的機會。
但.毋丘儉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找到了一個在小村莊內休整,補充給養的朱讚軍,而這個小村莊,已經偏離了剛剛的主戰場將近十裡路。
從這個地方再次出發,去咬住撤退蜀軍,已經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了。
更何況.朱讚並不同意再次追擊蜀軍。
從兩個人的身份地位來說,朱讚其實沒有必要一定要服從毋丘儉的命令和指揮。
毋丘儉雖然是郭淮軍中的參軍,但參軍這個職位是臨時職位,在郭淮大軍內是有一定的權限和威懾力的,可出了郭淮大軍的範圍,換到另一個係統內,毋丘儉其實並沒有太高的實質性軍職。
毋丘儉的資曆還是太淺了,之前從未在軍中立下功勞,郭淮就算想提拔他,也沒有合適的理由,所以毋丘儉現在真正的軍職,隻是一個騎都尉而已。
朱讚呢,好歹是個中郎將,光論軍中級彆來說,朱讚其實是比毋丘儉要高兩級的。
而且朱讚是屬於散關守將孫禮這一個係統內的,而孫禮,其實是曹真的人.雖然郭淮和曹真也有上下級關係,但這倆的上下級關係,其實已經是屬於比較模糊的上下級關係了。
因此,毋丘儉可以在朱讚沒有異議的情況下,用郭淮的名義來指揮朱讚作戰,但當朱讚對毋丘儉的指揮命令提出質疑或者反對的情況下,毋丘儉是沒有任何理由要求朱讚無條件服從命令的。
再者,朱讚也不是沒有自己的理由的。
朱讚帶領五千禁軍,奉了散關守將,偏將軍孫禮的命令,前來支援眉縣.理論上,眉縣失守後,他就應該領兵退回散關,去向孫禮報告這個消息,同時協助孫禮繼續防守散關。
但因為毋丘儉以郭淮的名義征召朱讚作戰,而且朱讚也不想跑出來這麼一趟,除了一個損兵折將外,什麼戰果都沒有兩人這才合力行動。
那個時候,朱讚雖然一路上跟王平率領的無當飛軍來回糾纏,但麾下終究還是有三千五百多人,並不是沒有一戰之力。
可這幾天的交戰下來,朱讚麾下的禁軍遭遇了連續打擊,從三千五百人銳減到了隻有兩千三百人朱讚沒有繼續打下去的底氣了。
就算他朱讚願意舍身為國,麾下的將士們也不會同意的。
出來的時候帶著五千人,現在就剩下兩千三百人,戰損已經超過五成了能到這個階段保證士卒的士氣沒有徹底崩壞,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逃兵,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也就搭著這是曹魏的中央禁軍,這些士卒的家屬們都在鄴城,當逃兵的後果可比留在軍中嚴重的多.否則以朱讚的能力,絕對不可能到現在還能保持住自己麾下士卒的建製的。
但即使如此,朱讚也很清楚自己麾下的這些士卒在想什麼,如果在這個時候還逼著這些人去夜戰,去追擊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朱讚自己都不知道。
對於毋丘儉,朱讚並沒有什麼惡感,所以有些事,朱讚是實話實說的,並沒有瞞著毋丘儉。
而毋丘儉在聽完了朱讚的話後,思慮再三,卻隻能歎氣。
這個時候的毋丘儉,隻是一個剛剛加入大魏,準備建功立業的新人而已,還沒到“世受國恩”的地步你要是換成淮南三叛時期的毋丘儉,絕對不會就這麼輕易的放棄,說不得還能做出斬殺朱讚,奪取兵權的事兒來。
但如今嘛,在朱讚明確反對出兵後,毋丘儉隻能感歎一句“時不由我”,然後就跟朱讚商議,接下來到底是一起留下來等待郭刺史的回軍大軍,還是分道揚鑣,朱讚返回散關,而自己引軍去見郭淮。
對此,朱讚也是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決定,率領殘軍回轉散關。
對毋丘儉呢,幾天的並肩作戰下來,朱讚是認可這個人的人品和道德的,但對郭淮朱讚表示真的不熟。
彆回頭這位位高權重的雍州刺史把這次拖延蜀軍主力不利的鍋全都扣到自己頭上,那自己留在這裡,那不是死的冤枉?!
為防萬一,朱讚還是決定,以散關兵力不足為由,率軍回援散關。
毋丘儉也沒說什麼,給朱讚留出了足夠的糧草供應,恭送朱讚離開。
如今蜀軍主力已經會師,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明天應該就能撤回眉縣.接下來的戰事,是不是多一個朱讚,已經沒有多大的影響了。
跟朱讚道彆後,毋丘儉也回到自己的軍中,清點整頓好自己的騎兵部隊,準備退往五丈原方向,尋找郭淮將軍的主力,告知他如今眉縣發生的一切。
之後的事情,毋丘儉覺得,是需要跟郭刺史再做商議的如今蜀軍已經在眉縣會師,眉縣守軍從五六千人瞬間漲到萬人以上。
眉縣,並不好打了。
而此時的魏延,也在一夜的急行軍之後,終於護衛著吳班所部,安全的撤回了眉縣。
魏延回到眉縣後,第一時間做的事情就是派人加固城防,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魏延多少有些預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