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隱的目的性很明顯,王昶自然能看的出來。
柳隱也沒想過這一招能瞞過這個魏軍主將,畢竟從之前的戰場表現看,這個後軍的魏軍主將,指揮應對相當出色。
柳隱要是一直在外圍遊弋,可能魏軍主將還不知道柳隱要從哪裡下手,但隻要柳隱的遊弋部隊有了明顯的進攻方向,目標自然會在第一時間暴露。
因此,柳隱彆無選擇,他不可能隻指望魏軍主將反應遲緩,隻能是在自己的進攻速度上做到既快又猛,不給魏軍主將足夠反應的時間。
王昶看出柳隱的目的之後,也是大驚失色,立刻指揮中軍剩餘的部隊前途,爭取縮短和前軍之間的距離但柳隱的進攻速度,多少有些出乎王昶的預料了。
王昶手裡總共隻有六千人左右,三千人已經派去前軍作為進攻突圍部隊了,剩下的三千人中軍中,有一千人被王昶派去接手兩翼的方向,如今王昶手裡,隻有兩千人左右。
柳隱直接搶在王昶派出的側翼部隊接手防線之前,從側翼突入,殺進中軍兩千人和前軍三千人的結合部,如今正在配合正麵的張溪軍主力,對前軍進行前後夾擊。
短時間內,前軍還能依靠軍中校尉的組織下,依靠原本的軍令行事.但如果前軍長時間被敵軍壓製進攻,局勢越來越差卻一直接不到主將的軍令,軍心士氣一定會發生變化的。
到那個時候,事情才是真的麻煩了。
因此,王昶也必須立刻對柳隱所部發動進攻,儘快打通跟前軍的聯係。
王昶覺得吧,這其實並不難。
雖然王昶的中軍隻有兩千人,而敵軍所部足有三千餘人,但就戰力而言,王昶覺得,自己還是占據優勢的。
而且敵軍也同樣是在自己的前軍和中軍的夾擊之下,隻要自己的進攻足夠犀利和迅速,擊破敵人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王昶雖然有些驚慌,但並未失措,立刻指揮軍卒對柳隱展開了進攻。
而柳隱呢從在戰場周圍遊弋的時候,柳隱就在思考,自己到底能做什麼了。
張溪給到柳隱的指令,就是讓柳隱在外圍遊弋,尋找合適的切入敵陣的機會,而且要求柳隱,必須一擊必中,直接打亂魏軍的陣型,切割敵軍,配合張溪的主力大軍圍剿。
而從戰場發展的形勢來看,魏軍的主將能力不低,應對也非常的及時,從這點上看,柳隱知道,自己絕對不能輕舉妄動自己隻有一次機會,以魏軍主將的能力,自己一擊不中的話,他是不會再給自己第二次機會的。
但可惜,魏軍主將保持圓陣防禦,始終不曾撤去兩翼的防衛,柳隱根本沒有找到這樣的機會。
找不到合適的機會,柳隱多少有些著急了。
戰場之上,必須時刻保持冷靜,不要擅自行動的道理,柳隱其實是懂的,沒有好機會,那就不要硬上,這樣除了損兵折將,沒有任何好處。
但柳隱也擔心萬一主帥張溪以為自己是怯敵避戰怎麼辦?!
柳隱跟張溪的接觸其實並不多,而且柳隱也知道,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將軍都跟陳到一樣好說話的.這個張溪雖然名聲在外,但具體性格如何,柳隱是信奉眼見為實的。
自己老是遊弋,卻不出兵攻擊,回頭萬一張溪責怪自己可怎麼辦?!
柳隱對這個還是很在意的,畢竟他都已經四十了,前半生因為家族的關係一事無成,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一個機會,柳隱可不想繼續這麼默默無聞下去。
就在柳隱琢磨著,是不是要做點什麼,沒有機會創造一點機會的時候.張溪的第二道命令到了。
張溪要求柳隱不要輕舉妄動,一定要等待時機,一擊必中.而這個時機,張溪也給柳隱指明了,就是在張合軍抵達戰場的那一刻。
柳隱瞬間明白了張溪的用意,而且更重要的是,張溪這麼說,就代表著張溪也不是那種心急的人.主帥都讓自己一定要冷靜尋求戰機了,自己還著急個屁啊。
柳隱繼續領兵在戰場外圍遊弋,同時在琢磨,一旦戰機出現後,自己到底應該怎麼切入。
柳隱的思考,持續了很久,但也得益於此,當王昶調動軍陣轉化的時候,柳隱在第一時間抓住了王昶陣型變動的空隙,直接殺入了王昶前軍和中軍的結合部。
這是柳隱思考後,認為最能配合張溪作戰的方式。
不僅能把敵軍徹底分割成兩部分,同時也能短暫的切斷敵軍主將對前軍的指揮,方便張溪軍的主力對前軍進行圍剿。
但這麼做,有一個危險的地方——作為夾在魏軍前軍和中軍之間的部隊,柳隱所部三千人,必須同時承受前後兩個方向的夾攻。
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在這個年代,軍隊的組織度實在有限,一旦陷入前後夾攻的境地,軍隊士卒在應對敵軍圍攻的時候,往往會陷入顧此失彼的狀態,最後的結果,往往都是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