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下的無奈.張合也不想自己的一世英名,徹底葬送在這個武功縣,葬送在張溪的手裡。
從右扶風領軍一萬進發武功縣,一開始還打的不錯,擊退了蜀軍對武功縣的圍攻,殺傷了敵軍千餘人.但這之後吧,張合的作戰就沒有順利過。
先是後軍被圍,自己被迫去解圍,結果解圍也沒有能完全成功,隻帶出來三千多人一萬人出發的,如今隻剩下六千人左右據守武功縣了。
如果自己徹底被張溪堵死在武功縣不得寸進的話,那自己就真的輸的太難看了。
之前在街亭,張合已經莫名其妙的輸過一次了,這次要是再輸.那張合就真的成了張溪功成名就的墊腳石了。
因此,不管公私,張合都必須向五丈原進軍。
再一個吧張合覺得,雖然有點困難,但自己的這個計劃,也不至於這麼粗淺疏漏,還是有點可行性的。
張合認為,張溪在之前的連番作戰之下,損失應該也不算小。
早前張溪帶來兩萬人過來,因為先鋒馮習的失誤,損失了一千多士卒。
之後張溪領兵圍剿王昶率領的後軍,雖然圍殲了三千多魏軍,但自身也不可能沒有任何損失。
以蜀軍士卒表現出來的戰鬥力來看,張合預計,張溪要想徹底圍殲包圍圈內的三千魏軍,自身至少也得有個兩三千人左右的傷亡。
再加上之前張合再次擊潰馮習率領的追擊部隊,雖然沒來得及掩殺,但這年頭士卒的組織度就那樣,能回到大軍營寨內的蜀軍士卒,數量也不會太多。
因此,張合判斷,張溪現在的兵力,應該是在一萬兩千到一萬五千人之間。
再結合如今的局勢和雙方士卒的作戰能力對比,張合判斷,張溪是不會輕易對武功縣發動攻城的。
畢竟,張溪隻要再拖延個七八天的時間就夠了,郭淮肯定撐不了那麼長的時間。
漢軍的個人作戰能力又不如張合帶來的魏軍,攻城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因此張溪隻要腦子不糊塗,就根本不可能主動來進攻武功縣。
這就給了王昶虛張聲勢,瞞過張溪的可能。
不攻城的話,隻從外表去判斷守軍形勢.彆說張合,就是王昶都有很多辦法,讓敵軍錯估守軍數量。
至於張溪察覺後,張合覺得,張溪依然不會去選擇攻城的。
畢竟,張溪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拖住張合,一旦張溪發現張合從彆的山道出發去進攻五丈原,那麼他的正確應對,應該是領軍去阻截張合。
張合終歸是繞道,山路也不好走,如果耽擱的時間不長的話,張溪是有可能咬住張合軍,甚至敢在張合之前回軍五丈原,擋住張合的。
而張合手裡有五千兵馬,以雙方戰鬥力的估計,張溪手中至少要有七千甚至一萬的兵馬,才有足夠的把握徹底擋住張合可張溪一旦抽調這麼多兵馬的離開武功縣的話,就更不可能隻憑借三四千人,去進攻有一千多人防守的武功縣城了。
隻要武功縣還在,張合也不算徹底的斷絕後路,不至於落到王昶認為的那種四麵夾擊的境地的。
當然,如果真的瞞過了張溪,張合一路行軍到五丈原附近都沒有被人察覺那剩下的事情,張合覺得反而不難了。
張合對自己有信心,當自己手頭有五千士卒的時候,五丈原守將除非也是名將,並且有同等兵力以上的軍卒,還要搶占地利防守.否則根本擋不住自己的進攻。
但五丈原在漢軍看來已經成為了後方,側翼也有張溪拱衛,因此哪怕作為糧草重點通道,也不太可能在這裡安排太多的士卒守衛的.畢竟蜀軍根本沒有那麼多的兵力。
因此,以張合的估計,五丈原應該隻有一兩千人防禦。
這點兵力,張合又是出其不意的偷襲,就是讓張飛那個家夥在五丈原守著,張合要擊破他,也不是什麼難事兒。
至於擊破以後堅守這就不在張合的考慮範圍了。
大丈夫,死則死矣,何須多想?!
本來這種計劃,張合如果不是抱著必死的決心,根本連提都不會提出來。
綜上所述,張合覺得,自己的計劃,並不是沒有可行性的。
隻要能撐過最開始的幾天時間,瞞過張溪,或者說擊破張溪派出的截擊部隊,之後就一切順利了。
風險嘛,肯定是有的,而且張合也知道風險大。
但為了大魏,為了報答太祖武皇帝的知遇之恩,也為了自己家族的傳承和榮耀張合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反正老爺子今年都五十多了,在這個年代,已經算是高壽了。
拚掉一把老骨頭,上報大魏國恩,下顯家族傳承.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