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說一,徐庶的例子,舉的很巧妙,也非常的有說服力.比起鄧艾那個直接說關羽不懂“為將之道”的話術要巧妙的多。
但關羽還是聽不進去。
還是那句話,三觀不一樣,雙方討論的重點就不一樣,根本說不到一起去。
關羽也承認,徐庶的話是對的,但這跟他答應跟張遼單挑並不衝突啊。
如果說啊,這事兒,是張遼主動提出來單挑,那麼徐庶這麼說,關羽倒是可以接受,然後就像之前張遼拒絕自己那樣拒絕張遼。
但單挑這事兒,是關羽先提出來的.關羽的內心,自己就過不去那個坎。
再一個,關羽一身,以信義為著,如今為了所謂的大事,就讓他放棄信義這不是關羽能做出來的事情。
這也是為什麼華容道一折,明明是羅貫中杜撰的,但偏偏大家都相信這是二爺能乾出來的事兒。
畢竟這位是真的放棄了榮華富貴,千裡走單騎,投奔當時連一支像樣的軍隊都沒有的劉備的。
這樣的人,如果真把他放到華容道上去,他真的可能為了信義報恩,放曹操一條生路的。
難道關羽不知道,有些事兒不去做,就可以更容易的光複漢室麼?!
關羽其實知道,但有些事兒在他心裡,是不能不去做的。
再一個.徐庶這例子舉得吧,多少也有些問題。
韓信是一個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忍受胯下之辱的人,但咱們的二爺,那可是真的因為殺人而隱姓埋名,迫不得已逃離家鄉十幾年的人物。
十幾年顛沛流離,連真名實姓都不敢漏的二爺,對韓信的處境是非常理解的,但對韓信這種忍辱負重的行為,實在沒有多少認同感。
大丈夫當世,當快意恩仇,征戰疆場,當馬革裹屍而還胯下之辱這玩意兒算個什麼玩意兒?!
誰說殺人犯就不能建功立業了?!
再一個,這話換成諸葛亮來說,那二爺說不定還有點認同感,可你徐庶.我說,早年因為給朋友報仇殺人,而不得不改名換姓的人,也是你吧?!
怎麼你那時候就不知道為了興複漢室就忍辱負重一下了呢?!
淮陰侯韓信能做的事情,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既然伱自己都認為有些事情是必須去做的,現在又有什麼資格來勸說我呢?!
所以啊徐庶這話,二爺根本就聽不進去。
有一句話,徐庶是真的沒有說錯——軍中之事,唯仗大將軍一人耳。
關羽是大漢的大將軍,同時也是荊州方麵軍的最高統帥,南陽方麵的戰事,確實是他一個人決定的。
如果關羽真的決定去做某件事,哪怕是徐庶,也隻能是委婉的勸諫,勸諫不下來,徐庶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因此,徐庶等人,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關羽給張遼寫回信,雙方約定,三日後,大寨門口,單挑決勝。
你要是從看熱鬨的角度來想,兩位天下名將單挑決勝,不管擱什麼時候,都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事件.可對雙方將領和當事人來說,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兒。
這是事關整個南陽戰局勝敗的關鍵一戰,誰勝,誰就能在南陽戰事上占據上風。
沒啥大局觀的小兵們可能還會想看熱鬨,但不管是大漢陣營還是曹魏陣營,中級將領對這事兒,都是憂心忡忡的。
也搭著兩邊的陣營裡,主帥的親信家眷實在是太多了你讓關平,張虎這些人,怎麼能心平氣和的去看待自家父親要跑去跟人單挑這件事兒?!
可張遼也好,關羽也好,都是天下名將,已經約定好的事情,是不可能再更改了。
因此,三日之後,兩軍陣前,二將騎馬出列。
兩人都是身穿全套明光鎧,所不同的是,張遼明光鎧下著黑袍,而二爺嘛,明光鎧下是一身青不是綠袍哦,是青袍。
青出於藍的那個“青”,也就是深藍色。
張遼胯下追風駒,掌中亮銀槍,虎目圓睜,威風凜凜。
二爺胯下赤兔馬,手中青龍刀,鳳眼微閉,令人膽寒。
兩人在兩軍陣前,拉開陣勢,既不敘舊,也不答話,隻待二人勒馬而定,互對一眼,不約而同的催動戰馬,直撲對方而去。
如此直接的單挑,頓時把臨陣觀戰,同時為防萬一的眾將的心給吊了起來。
兩馬交錯之際,張遼率先選擇強攻,一槍刺出,直取關羽胸口要害,而關羽也毫不慌張,舉刀一撩,磕開張遼刺出的長槍。
第一回合,到此結束。
這一回合,雙方都是在試探,因此並沒有什麼特彆的地方,張遼的強攻並沒有儘全力,而關羽的格擋也沒有帶後招。
經過一番試探後,兩人都對對方如今的武藝,有了一個直觀的了解——都不好惹。
張遼本以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羽的力量應該會有所下降,但事實上,從一回合交手的過程來看,即使關羽的力量有所下降,那也是下降的有限。
而關羽也發現,這些年張遼身居高位,但武藝卻沒有落下,反而是越發精熟,對戰機的把握也出色了不少.唯獨就是力量上,終究還是差了自己一些。
雙方都有獲勝的可能,但同樣的,雙方也有落敗的可能不可大意。
經過這一回合試探之後,張遼和關羽不約而同的深吸了一口氣,緊了緊手裡的兵刃。
張遼臉色凝重,不敢有絲毫的大意,而二爺.二爺終於是睜眼了。
沒有任何人發號施令,但兩人就跟約好了似的,同時爆發出一聲大吼,再次催動戰馬,雙方再次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