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這一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一生。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本姓聶,乃漢孝武皇帝時期,馬邑之圍的策劃者聶壹的後人。
馬邑之圍嘛,結局大家都是知道的,大漢終究是功虧一簣,沒能成功伏擊匈奴,那麼作為策劃者的聶壹,既得罪了匈奴人,又沒能在大漢這邊立下功勳.在雁門這個地方,大概率是生存不下去的。
大概是出於這個原因吧,聶壹之後,甚至可能是從聶壹本人開始,就改姓避禍,改為姓張了。
如果沒有張遼在三百年後漢末橫空出世,打下偌大威名,恐怕雁門聶壹這一脈,也不會再被人提起,從此淹沒在曆史塵埃裡。
張遼少為郡吏,因勇力被丁原看重,召為從事,之後奉大將軍何進指派,前往河北募兵,等到張遼募兵回來,何進已經被十常侍給害了,甚至董卓都已經進入了洛陽,把持了朝政。
這種情況下,張遼不得不聽命於董卓,等到董卓失敗後,張遼又跟隨了呂布。
一直到曹操擊敗了呂布,張遼再次投降曹操,這才開始了張遼功成名就的一生。
降昌烯,破二袁,白狼斬踏頓。
定長社,戰江東,合肥破十萬。
數十年征戰,無數戰功,成就了張遼的一身威名,也給張遼帶來了前將軍,都鄉侯的地位。
順帶一提,這個時候,即使是大魏的四征將軍,也還是屬於雜號將軍,地位在四方將軍之下的.張遼就從征東將軍晉升為前將軍的。
再順帶一提,原本張遼也當不上這個前將軍,但奈何前任前將軍於禁這會兒在成都喝茶養老呢,以戰功論述,連張合都是左將軍了,那張遼不當這個前將軍,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再再順帶一提,上個前將軍於禁,就是被關羽在襄樊之戰的時候擒獲的,如今張遼這個前將軍,又是麵對關羽,被關羽領兵逼入了絕境。
這個時空吧,真的,讓某條穿越土狗給攪和的挺神奇的。
當然,如今的張遼,可沒有這麼多無聊的心思。
蜀賊八萬餘眾圍困鄧縣,張遼手頭隻有兩萬餘人,縱是繼續堅守,也不過是拖延數日這點時間,根本等不來曹丕的援軍。
更何況,張遼其實很清楚,曹丕手頭也沒有現成可以支配的援軍了。
但凡曹丕手頭有援軍,也不至於要自己儘快擊破關羽,轉道去支援長安,那自己也不用冒險采用跟關羽單挑的方式來決勝。
張遼很清楚,曹丕縱使能派來援軍,也不過是幾千人,對如今的鄧縣局勢幫助不大不說,時間上也根本來不及。
因此,張遼需要拖時間,給曹丕足夠的反應時間,去籌措兵員,選派將帥,前來支援宛城.鄧縣這個地方,就是一個拖延時間的地方,根本守不住。
真正的決戰地點,還是在宛城。
這一直都是張遼最終的戰略目的,他從來沒有想過要死守鄧縣,隻要在鄧縣拖延到足夠的時間,就可以了。
而要拖延時間,靠著目前手上的兩萬三千餘士卒,是不太可能的.但帶領少數兵馬困守孤城,卻可以做到。
這是一個相當奇怪的現象,兵力多了反而守不住,兵力少了倒是能拖延一段時間.很奇葩的論斷。
但在現實中,這卻又是非常符合實際的。
張遼率領的部隊,畢竟不是大魏禁軍那樣的精銳,又剛剛經曆了一場大敗,人多嘴雜,軍心浮動之下,想要徹底收攏軍心,防守包括鄧縣縣城在內的整個防線戰場,勢必力不從心。
這條防線,隻要有一處被蜀賊突破,勢必會引起連鎖反應,使得士卒們懼戰怕戰,士氣崩潰後爭相逃命。
相反,如果張遼舍棄鄧縣周圍防禦戰場,隻帶領數千人馬困守鄧縣孤城,把其他軍心不振的士卒撤回宛城去,反倒可以在堅守鄧縣拖時間的同時,也為宛城決戰保留足夠的兵員。
隻是這麼做有個壞處——鄧縣是注定要失守的,這時候留在鄧縣的將軍,注定是深陷絕地。
非大將,不足以守鄧縣。
而如今,能在蜀賊圍攻之下,堅守鄧縣拖時間的人,除了他張遼外,根本沒有第二個人選。
而張遼.現在這種情況下,張遼有的選麼?!
反正自己就剩下半條命了,就是丟在這個鄧縣也沒什麼值得惋惜的,相反,如果能靠自己的半條命,給大魏爭取到十天半個月的喘息時間,讓天子能調集兵力支援宛城,守住中原門戶再加上自己最後的那封奏疏,張氏一門的未來,也就算是徹底穩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