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平接受了關羽的軍令,指揮大軍開始對鄧縣發起進攻。
關平坐鎮中軍,協調指揮全軍,調整進攻方向和把握進攻節奏,統籌全局。
寇封依然率領上庸兵打頭陣,帶著雲梯,親冒矢雨發起衝鋒,先登殺敵。
鄧艾則負責指揮各軍依次遞進,一邊指揮弓兵用箭矢壓製城頭敵軍,一邊指揮著衝車等攻城器械靠近鄧縣城門。
關興則帶著三千餘士卒在戰場四周遊弋,隨時防備有從城內衝出來的魏軍,防止他們出來衝殺燒毀攻城器械。
王基和石苞二人,此時正在組織第二波攻城部隊,一旦前軍寇封和鄧艾攻城不利,要退下來休整,那麼他們就必須立刻頂上,對鄧縣造成持續的進攻壓力。
關羽看了半天,有些驚訝,但也相當欣喜的發現,就論攻城而言,即使自己親自來指揮,也不過如此而已年輕人的成長,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也許,他們中還沒有人現在就能抵擋一麵,擔負起所有荊州軍團的調度和指揮,但互相分工協作之下,倒也勉強能起到不錯的效果。
唯一可惜的是他們的對手,是張遼啊。
張遼是一員勇將沒錯,他的戰績,最出名的兩場,都是以個人武勇取勝——陣斬踏頓和八百破十萬。
但張遼絕對不是一個隻有勇力,而不懂指揮的將軍,相反,張遼的戰場洞察力,是當世頂尖的存在。
早年間,張遼和夏侯淵一起平定昌豨之亂時,遭遇了昌豨的激烈抵抗,當時夏侯淵都沒轍了打算撤軍,可偏偏是張遼看出來昌豨軍射出的箭矢一天比一天稀疏,從而判斷這時候的昌豨心中搖擺不定,是有勸降的可能的。
為此,張遼說服了夏侯淵,親自勸降昌豨,並且孤身入三公山,拜訪了昌豨的老巢和家人,深的昌豨的信重和敬佩,從而完成了對昌豨的勸降。
事後連曹操都覺得張遼這事兒做的太冒險了,但張遼卻真的做成了.有此可見,張遼對戰場上事務的洞察力有多強。
因此,雖然關平等人通過各自分工協作的方式,彌補了關羽不能親自指揮的遺憾,也確實讓張遼心生感慨.蜀賊人才,何其多也。
但是,關平的統籌能力,跟關羽的差彆還是很大的,有些戰場細節上的把握,依然不夠出眾。
而諸將之間,雖然也有互相協作的心思,但戰場局勢瞬息萬變,彼此之間要配合默契,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到的。
這對張遼來說,已經足夠了。
張遼確實不能親自上陣殺敵了,但他的那雙眼睛還在,他腦子裡的應變能力還在。
有好幾次,張遼提前猜到了關平發動的進攻重點,通過兵力調動及時做出了應對。
而即使以寇封的勇猛,石苞的狡猾,王基的平穩,鄧艾的應變,這四人偶爾能造成城牆上的險情,張遼也能利用諸將之間配合不默契的地方,迅速調動兵力救援,化險為夷。
至於關興就讓這貨繼續在戰場四周轉悠吧,反正張遼麾下的鄧縣守軍一共就三千人,可沒打算輕易出城。
但,隻要關興稍微放鬆警惕,張遼也不會客氣。
彆忘了,張遼一生用兵,最擅長的,可就是突陣。
隻要不是要突擊敵軍本陣,斬殺敵將僅僅是殺退軍卒,燒毀攻城器械這種事兒,對張遼手下的那幫百戰之兵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
三天的交戰下來,以關平為首的諸將,總感覺好像進攻的主動權從來不在自己手裡,自己的進攻進展不大不說,進攻間歇時期,還要隨時防備被張遼反擊這到底是誰處在弱勢?!
打成這樣,彆說諸將窩囊,連徐庶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徐庶都有心自己接過指揮權來主導進攻了。
但徐庶到底是靠腦子吃飯的,一向比較冷靜,也有自知之明仔細想想,這些年,自己除了在武陵郡主持荊南工作的時候領過一回軍,剩下的時間基本都是當軍師來著。
就領兵作戰的經驗來說,徐庶覺得吧,自己可能還不如關平,王基這些人。
再一個.軍中名義上的主帥,關羽關二爺,他不讓。
“軍師何必如此急切且放寬心思,交由小輩們處理便是。”
二爺也是難得的,跟徐庶有時間聊聊天。
這段時間吧,關羽因為養傷的原因,一直在軍帳內靜養,而關羽這一倒吧,徐庶不得不把更多的心思放到軍中事務上去,否則就靠關平等人,真處理不好那麼多的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