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令都已經領了,就算現在想反對關羽明日親自指揮作戰,也已經不可能了。
各自都有作戰任務,這個統籌指揮的責任,不是關羽來做,誰還能做?!
既然已成事實,那麼多說也無益,遵令而行就是了。
而關羽的這個軍令事後關平,鄧艾,王基,石苞三人湊在一起,大概商量了一下,總算是摸到了一些關羽戰術安排的脈絡。
這根本就是打算以多欺少,實打實的靠兵力優勢,壓垮在鄧縣死守的張遼。
今天的作戰安排,不管是發動主攻的寇封,廖化,石苞三人,還是關平,鄧艾,王基的策應部隊,目的就是一個,儘可能的殺傷鄧縣守軍,造成鄧縣守軍的減員。
更彆說二爺還怕不保險,在這麼大的兵力優勢下,還安置了兩路四方接應使.這是真的連那些魏軍的散兵遊勇都不打算放過啊。
鄧縣城內的守軍,滿打滿算不會超過三千人,這是打算以命換命的拚消耗,反正大漢這邊有八萬多人,完全換的起。
有一說一,這不是什麼優秀的戰略,甚至可以說,這是很平庸的一種戰術安排。
關平,鄧艾,王基,石苞,廖化甚至是寇封這樣的莽子,都能想到這樣的作戰方式,但這些人,都不想用這種方式去取勝。
自家可是有八萬多人,對麵就三千.這麼打,勝之不武啊。
再說了,在占據了如此大的兵力優勢下,如果還要用這種以傷換傷,以本壓人的方式去攻城取勝,多少顯的領軍將領有些平庸.這就是這些年輕將領們稚嫩的地方,也是他們能被張遼抓住節奏牽著走的重要原因。
你要換成是張遼,關羽,徐晃這類久經戰場的老將們,根本不會去在意什麼“勝之不武”,能贏下來戰爭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雖然這麼做,多少會讓自家士卒的傷亡大一些,但相比於在鄧縣城下空耗糧草軍械,貽誤戰機,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因此,當關羽接過戰事指揮權之後,從鄧縣攻防戰的第四天開始,張遼就相當的難受了。
鄧縣三麵城門同時被人猛攻,而且敵軍不再顧忌傷亡,進攻節奏越來越快.張遼立刻意識到,這次對手,不再是經驗不足的一幫小輩了,而是換成了老對手,關羽。
張遼的壓力,一瞬間就上來了。
當然,給張遼壓力最大的事兒,還不是關羽的親自指揮作戰,而是他的傷勢,一直在持續不斷的惡化中。
張遼的傷勢,從來就沒有一丁點的好轉過。
背部一尺長的傷口,從被關羽砍傷到現在,一直都沒有徹底愈合過,始終是靠著好幾層麻布勒緊,一直勒到麻木為止,用這種方式來抵消疼痛感。
這種方式雖然能一時間感知不到疼痛,但對傷口的愈合,是隻有壞處沒有好處的。
而張遼被關羽擊傷錯位的脊椎骨,到現在都還是錯位中,始終沒有時間,也沒有這個醫療條件來正骨,因此張遼到現在為止,隻能半癱的坐在城樓上,連站立起來的力氣都沒有。
可以說,張遼的傷勢,不僅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偏偏又遇到了緊急情況,張遼為了提振軍中士氣,不得不做了好幾次的自虐式的處理這傷勢,必然是越來越重了。
一開始的時候,張遼還能依靠毅力,還有信念來支撐著自己,告訴自己,一定要在鄧縣守下去。
可隨著張遼在鄧縣堅守的時間越長,魏軍大部隊安全撤回宛城的概率也就越大.張遼終於是有點撐不下去了。
一方麵,人的身體終究是到了極限,再怎麼依靠毅力和信念,也會有撐不住的時候。
另一方麵,張遼僅靠三千餘人,在鄧賢堅守了足足五天的時間.這個時間,已經足夠魏軍主力撤回宛城布防了。
現在張遼多撐一天,都算是在為大魏儘忠職守,給天子爭取時間而已這個信念吧,對張遼來說,可大可小而已。
因此,當關羽正式接手進攻的第二天,張遼在城樓上,終於是支撐不住,再次暈倒在地。
而隨著張遼的暈倒,在鄧縣堅守的這兩千餘百戰老兵,也終於出現了一絲動搖。
確實,隻要張遼還有一口氣在,老兵們也相信張遼能帶領大將取得勝利.但如今張遼確實是生死不明。
這才是最要命的。
而關羽,也非常敏銳的察覺到了敵軍防守中出現的一絲滯澀和鬆動,當即毫不客氣的命令全軍強攻,爭取一戰而下。
但.關羽好像在隱隱約約之間,又看到了那個熟悉的身影,重新站立在城樓帥旗之下。
隨著張遼的突然站起,魏軍頓時爆發出了一陣歡呼,再次把已經攻上城樓的漢軍,給重新趕了下去。
而關羽,也沒有再次下令進攻,而是呆呆的看著那個帥旗下的身影
文遠卻又何必如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