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退兵(1 / 2)

一場大雪,讓烽火連天,金戈鐵馬了快三個月的大半個中國,都暫時消停了下來。

關中地區,從十二月初開始降溫,斷斷續續的降雪,一直下到大漢章武三年元旦,劉備為此不得不暫時屯居眉縣,無法立刻東進三輔。

南陽地區,從十二月中旬開始下雪,同樣下到來年元旦,導致荊州軍團北上受阻,大魏宛城守將司馬懿有了足夠的時間整理城防,收攏敗軍士氣。

而青徐方麵也是如此,大雪紛飛之下,周瑜率領的江東北進軍團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攻克彭城國,全據青徐。

真彆說,這個時候的周瑜,已經有點想打退堂鼓了。

是的,很神奇的一件事。

仗打到這個份上,江東全麵占優,眼看著就能全據青徐了.孫十萬都沒有要退縮的意思,反倒是周瑜想著要退兵了。

看著非常的不可思議,但周瑜真的有自己的理由的。

前幾年,呂蒙還在世時,曾經勸說孫權,說青徐之地多以騎兵作戰為主,江東士卒多擅水戰,陸戰不行,因此就算一時占據青徐,也不可能守得住。

呂蒙以此為據,勸說孫權攻取荊州,全據長江防線,以江東的水軍戰力,縱使不能進取天下,割據東南還是可以輕易做到的。

這就是呂蒙當初為孫權製定的戰略規劃。

這個計劃,當初周瑜是嗤之以鼻的。

倒不是為了所謂的孫劉聯盟說實話,這個聯盟,確實在當時的環境下有存在的必要,但當劉備奪下漢中,兵出雍涼的時候,這個聯盟其實存在的意義已經不大了。

周瑜嗤之以鼻的地方在於,呂蒙作為代替魯肅執掌軍權的人物,居然如此避難就易,勸說主公孫權偏安一隅。

往大了說,這叫缺乏戰略眼光,往小了說,呂蒙的格局隻停留在領軍自保的程度上。

當時的周瑜,覺得作為一軍統帥,呂蒙明明能看到江東軍的缺點,卻不想著去改變,反而是選擇自我回避這種做法,不是一個一流統帥該乾的事兒,也辜負了主公孫權對他的期望。

但現在,周瑜卻有點理解呂蒙了。

自從重新出山掌兵之後,周瑜確實對東吳軍的陸戰能力進行了針對性的訓練,儘可能的增加東吳軍的機動性和陸戰能力,這才有了上次水路偷襲青徐,和這次從淮南出兵後的千裡奔襲,把青徐之地的魏軍打的困守彭城國。

但,恐怕這也是周瑜現在能做到的極限了。

尤其是進入冬季以後,周瑜發現,很多事情,自己想是一回事,實際遇到了,卻又是另一回事。

彆的不說,淮南之地的冬天,跟江東的冬天就不太一樣,而青徐之地的冬天,跟淮南之地的冬天,又是大不一樣。

周瑜不是沒有考慮到天氣的因素,但實際經曆了才發現,自己以為的天氣因素,和實際的天氣因素比起來,差彆依然很大。

江東地區,十二月份的時候基本隻下幾場雨夾雪,即使是淮南地區,也不過是小雪而已可到了青徐之地,這個大雪紛飛的,對麵一丈都有可能看不清人影。

周瑜確實考慮到了冬季作戰的艱苦性,也準備了一些過冬用的衣物——但江東士卒對冬天的定義,跟實際上青徐之地的冬天,差彆實在是太大了。

這段時間,周瑜所率士卒,最大的戰損,根本不是在圍城過程中出現的傷亡,而是因為寒冷天氣後出現的非戰鬥性減員。

這年頭的醫療條件就那樣,軍中條件更是艱苦,如果在冬天生病,身體素質好點的還能抗過去,稍微差點的,基本就是等死。

這是周瑜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

而周瑜需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在平原地區作戰,麵對曹魏的騎兵和步兵的作戰能力,向來以水戰聞名的東吳士卒們,該怎麼去應對。

在淮南地區作戰的時候,這方麵的劣勢還不算太明顯,畢竟淮南地區也還算水網密布,縱使個體戰力有所差距,周瑜也可以利用各種地利條件快速的運兵,用調兵指揮的方式來營造局部多打少的局麵,彌補戰力的不足。

當初在石亭,對曹休誘敵深入,一舉殲敵,就是這麼來的。

可到了青徐之地,這些優勢也就蕩然無存了。

因此在青徐之地,隻能依靠一些虛實連環的套路,打敵軍一個不備,搶先占據戰略主動權,這才有一戰之力。

當初陸遜兵臨下邳和周瑜領兵跳出曹休,賈逵的包圍圈,用的都是這種辦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