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兵策略(1 / 2)

武功縣城內,張溪,柳隱,高翔三人湊在一起,一邊烤火,一邊議事。

馮習的傷勢依然沒有痊愈,但總算是人醒過來了,不過身體非常的虛弱,需要安心靜養,因此張溪決定,等到開春回暖後,再把馮習送回成都去靜養。

這傷勢,基本沒有半年一年的休養,是彆想再恢複過來了。

因此,武功縣方麵,就隻剩下張溪,柳隱,高翔三名將軍了。

本來天降大雪封路,這個冬天,柳隱,高翔兩人都覺得,應該是不會有什麼戰事了,哪怕要作戰,起碼也得等到開春雪化後。

雖然有點浪費戰機,但天時不配合,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就打算安心的在武功縣駐守,度過這個冬天再說。

說起來,在取暖這一塊,相比於武功縣的世家百姓,倒是北伐軍的條件還更好一些。

牂牁郡產出的無煙煤,現在屬於皇室產業,也是北伐大軍重要的後勤物資,這就導致了即使在冬天,北伐軍的將士們,依然可以縮在帳篷內,烤著碳火過日子。

這待遇,可比武功縣內的世家大族的待遇都要好,畢竟這些人撐死就隻能指望木炭過日子,而之前從五丈原到武功縣,這一路上都在打仗,幾乎沒有任何商隊來往,這些世家們囤積的木炭,也得省著點用才行。

本來是這樣的,即使是柳隱和高翔,也沒有想過,大冬天的還能用兵的。

可偏偏,張溪一陣鼓搗,還真的搞出了可以在雪地運糧的手段,解決了後勤運輸補給的問題。

這讓柳隱和高翔看的,是一陣驚異加佩服——要不人家是天下奇才,當世名將呢。

這腦子裡,怎麼什麼東西都有?!

隻要能解決運輸補給的問題,那麼雪地用兵的最大障礙,也就得到了解決.冬季用兵,自然就變成了可能。

故此,三人湊到了一起,商議出兵左馮翊的事情。

冬天用兵,一般來說,確實是比較困難的,如果沒有特彆的目的,出於軍心士氣的考慮,還是儘量不要在冬季用兵比較好。

最簡單直白的一個原因,就是士卒們不願意。

這年月的冬天,不僅天氣比後世要冷的多,士卒們的保暖手段也有限,棉花這東西還在西域躺著呢,更彆說啥羽絨服了。

這種天氣下,百姓都是沒必要不出門的,你再讓士卒在這種天氣下行軍打仗,肯定會影響軍中的軍心士氣的。

這年月,基層士卒的話語權確實也就那樣,可當一件事明顯違背常理,引發軍中大規模的抱怨時,你就得考慮一下,軍中嘩變的後果是啥樣的了。

對於這一點,張溪也不敢太過於自作主張,請來了柳隱和高翔,一起商議一下,該找一個怎麼合適的理由,讓這些士卒們能發動冬季作戰還不抱有怨言。

這事兒吧其實在這個時代,真沒啥特彆的辦法,就兩個字——賞,罰。

賞,就是給與士卒們更高的賞賜待遇,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罰,就是嚴肅軍中軍紀,以軍令約束士卒們,震懾士卒們可能出現的怨言。

你指望靠“興複漢室”這個口號或者目標來讓這些士卒賣命,這是不可能的,這些士卒的腦子裡隻有自己,稍微有點腦子的人會想到自己的家人,僅此而已。

興複漢室,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傳聞,一個口號,根本沒有實際意義。

你真的不能指望這年代的士卒,會有多少覺悟和奉獻精神。

因此,熟知軍中詳情的柳隱,和熟知基層百姓需求的高翔,向張溪提出了增加軍功製度中對於土地賞賜的份額,同時也讓軍正加強軍法執行力度,以此來激勵軍中士卒們的士氣和作戰欲望。

張溪當即采納。

本來吧,張溪治軍嘛,一向是非常強調軍紀軍法的重要性的,軍正執法,一向是從嚴而行,因此隻要張溪當主帥,軍中的軍紀軍法一向都不錯。

至於這個賞賜問題反正自己欠的也多了,這次再欠一些也不是什麼問題,一切有諸葛亮這個內政奇才兜底,張溪是真的不擔心這個問題。

就這樣,張溪按照柳隱和高翔的建議,重新頒布軍令,嚴肅軍紀的同時,提高了軍功賞賜的額度,借此來觀察軍中士卒們的反應。

還行,總免不了有人會叨叨幾句,但相比於這個,士卒們對軍功賞賜的討論,明顯要多於對冬季出兵的抱怨。

嗯,軍心暫時還可用。

既然軍心上沒啥問題了,那麼剩下的事情,就是要製定作戰計劃了。

這還得是三位將軍們需要去頭疼的事情。

自從張合撤軍左馮翊之後,張溪也沒少往左馮翊派出斥候,聯絡安插在關中三輔的細作,了解左馮翊的詳細布防情況。

經過斥候一來一回二十多天的辛苦奔跑,張溪終於是得到了情報,張合在領兵撤回左馮翊後,就因為傷勢過重,被送往洛陽休養了,如今左馮翊的領軍主將,是原來張合的副將王昶。

這個人.雖然也不好對付,但比起張合來說,張溪頓時信心多了不少。

再加上王昶領兵退回左馮翊的時候,就隻有六千左右的士卒,加上左馮翊本地駐守的兵馬,也不過是一萬人出頭而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