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這樣哀告的百姓,就張溪的那個性格,他能說啥?!
而且人家高帽也給你帶了,言必稱“劉皇叔仁義”的,你能拿他們怎麼樣?!
好在人不多,不過千餘人,張溪好歹是帶著糧草輜重車的,分他們一些,讓他們能堅持到回歸鄉裡,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兒。
同時嘛,經此一役,關中地區基本已經是可以確定能拿下了,正好也可以趁著這個時機安定一下關中的民心。
無非是一些軍糧而已。
唯一的麻煩是,這麼做,會有點耽誤時間。
一千多饑民擋在你的麵前,伱從收攏這些人,到分發食物和乾糧,總需要一定的時間,同時為了彰顯漢軍仁義,多少重要出麵跟這些說點好話,安撫他們早日歸鄉耕種之類的.麻煩。
要知道,張溪如今可是要跟魏賊搶時間,去搶占潼關的。
而且根據這些百姓的證言,魏賊援軍已經於兩天前就通過了這裡,他們又是不帶輜重糧草的輕裝上路,靠著劫掠百姓獲取給養真有可能跑不過他們的。
因此吧.當再次上路後,沒走一天的時間,張溪又遇到了一群衣衫襤褸,困守在一處山坳內的百姓時,張溪真的是有點糾結了。
之前雖然耽誤了一點時間,可到底影響不會太大,這次要是繼續停下來接濟這些百姓.這麼下去,可就真的耽誤了。
天知道前麵還會有多少因為遷徙而導致散亂的饑民等著自己?!
可.有些事兒,張溪可以硬著心腸下命令,但有些事兒吧,張溪的性子,實在是看不得的。
這年月的百姓已經足夠苦了,而張溪上輩子就是一個普通小老百姓,他接受的教育,他的良心,實在不允許眼睜睜看著百姓受苦而無動於衷。
再一個.劉備以“仁義”立身於世,如果他麾下的將軍見到百姓餓死而不顧,劉備也不會高興的。
區區潼關,搶不到還可以強攻,最差,也能對峙,把潼關地區淪為戰場,自然也可以截斷魏軍遷民的通道可這個民心要是丟了,再想找回來,可就不是一天兩天能做到的了。
張溪給自己找了足夠的理由和借口,下令全軍暫停行軍,收攏山坳內的百姓進行救助。
順帶再次咒罵一遍滿寵,以及那位不知道姓名的缺德援軍將領。
鬨得王昶一個勁的打噴嚏。
當然,事後張溪才明白,這次的百姓,還真的不是王昶的鍋但多少跟王昶還是有點關係的。
這群百姓,不是被王昶率領的士卒征糧了,而是單純的,被押送自己的長安郡兵們給搶了。
前一批搶了糧食的郡兵一哄而散,免不了有些人就來到了這群百姓的押送隊伍中,然後這麼一說,那麼一聽.事情就徹底失控了。
這年月的士卒,沒幾個是德行能好的,就算有好人,在這個時代的軍隊裡待久了,也好不到哪兒去.一聽說蜀軍將至,再一看同伴搶劫發了財,又有細軟,又有糧食的,這就算在那個山裡占山為王,也比押著這群百姓入關日子要好過的多啊。
然後吧,就有樣學樣了。
這批山坳內的百姓遭搶,雖然不是王昶動的手,甚至來說,隻能算是亂世裡的常態,但.如果沒有王昶開了征糧的壞頭,其他郡兵也不會有這麼大的膽子,直接劫掠百姓啊。
再說了,說到底,劫掠百姓的也是魏軍,就算跟王昶沒太大的關係,難道跟滿寵,跟那個大魏朝廷也沒關係麼?!
這一路上,張溪領兵一路走,一路接濟百姓。
有些是倒黴催的讓押送郡兵給搶了的,有些則是不願意跟隨魏軍遷徙而躲入山林,卻因為糧食準備不足,大冬天也沒法打獵生存,不得不出山尋求活路的.這些人,張溪是真的不能不管。
鬨得張溪又是也感慨.彆人到了一個地方,遇到的百姓都是“簞食壺漿以迎王師”,換成自己了,怎麼就成了救濟大隊長了?!
而且吧,後來張溪也琢磨過來了,自己遇到的這些百姓,不管是被人搶了的,還是從山裡出來的,基本都是差不多地方的人,也就是說,張溪即使代表劉備收攏了這些人的民心,以這個時代的信息傳播效率,影響範圍也不過是幾個村子,甚至連縣城都到不了。
救濟了數千人,漢軍仁義之名,最多也就是在關中的幾個村子裡流傳.相比較於偌大的關中地區,這點名聲,幾乎沒有任何作用和影響力。
投入產出嚴重不成正比,鬨得張溪領兵抵達潼關,安營紮寨之後,第一件事就是領兵直抵潼關城下,他要親自罵陣。
不用想了,經過三四次耽擱的張溪,肯定是跑不過長安的魏軍援軍的,這點上張溪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
這次親自出麵罵陣,主要是想看看,到底是哪個缺德玩意兒領的軍,居然乾出劫掠百姓口糧的事兒來。
真的,雖然這年代的軍隊分屬勢力不同,但軍法卻是通用的,七禁令五十四斬都是一樣的劫掠百姓,是明確的五十四斬之一。
要擱張溪手下,這種領軍將領,有多少個殺多少個,絕不留情。
這幾天給張溪氣的不輕,因此,他難得的冒險親臨潼關,要求潼關主將出陣答話。
這屬於戰前古禮,這種答話一半是用來勸降或者勸說退兵的嘛,哪怕雙方說嗆了也不能直接開打,必須得雙方回營後再正式作戰,屬於一種禮節性的會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