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在接到顧雍的書信後,也是思考了很久。
說實話,孫權確實是一個能屈能伸的人,畢竟從十五歲開始繼位,少年統業,要是沒有一點忍耐力和城府,孫權不可能坐到如今的位置。
實話實說,孫權剛即位那會兒的政治環境,可一點都不比夷陵後諸葛亮要麵臨的局麵好,甚至因為孫策的一些做法以及江東特殊的軍製,局麵還要跟糟糕一點。
一個不小心,孫策打下來的江東基業,隨時可能會被傾覆掉。
而孫權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繼位,依靠周瑜和張昭的支持,一係列懷柔手段頻出,既穩住了淮泗集團內部,同時又緩和了跟江東世家之間的關係,慢慢的坐穩了位置,最後憑著赤壁一戰的影響,最終徹底掌控了江東。
因此吧,孫權是一個知道形勢,同時也擅長隱忍和製衡之道的優秀主君。
但是呢,這個時空的孫權,跟曆史上的孫權,多少還是有些不一樣的。
最大的不一樣,就是在軍事層麵,這個時空的孫權,還是對自己頗有些信心的。
曆史上的那個孫權,麵對曹魏的時候,雖然也有第一次濡須之戰這樣的高光時刻,但剩下的時候,基本就淪為了曹魏諸將的經驗包他是真的沒少挨揍。
可如今這個時空的孫權,雖然在合肥城下吃了點小虧,讓張遼突擊了一把差點丟命,但最後在周瑜的及時支援下,終究隻是有驚無險而已。
如今又是輕取合肥,兵臨青徐,打的曹魏隻能困守彭城國勉力掙紮.孫權這會兒的底氣足的很,心氣兒也高著呢。
一個東吳國主的稱呼就想把自己打發了,孫權當然咽不下這口氣。
因此,當孫權接到顧雍的書信後,對曹魏咄咄逼人的態度,也是氣憤不過。
曹丕你丫兩線都在挨揍,憑啥還敢對我擺這種高姿態?!
但是吧.說到底,還是這個“但是吧”最要命。
如今的東吳,在青徐戰場,也有些打不下去了。
從圍困彭城國到現在,已經快兩個半月了,這兩個半月裡,魏軍已經從被偷襲的慌亂中緩了過來,軍心士氣也穩定住了以東吳士卒的陸戰能力,真的沒辦法在這群緩過氣來的魏軍麵前討到什麼好去。
再一個,去年冬天一場大雪,斷斷續續下了大半個月,江東士卒大多因為對青徐地區的寒冷準備不足,再加上水土不服,非戰鬥減員非常的嚴重,甚至是主帥周瑜,都已經病倒了。
周瑜自從在巴丘的時候經曆了一場生死後,他的身體就一直不算太好,休養了好幾年才恢複過來,如今這一病,頓時又讓孫權開始擔心起來了。
孫權此時也麵臨著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老一輩的將軍們,程普,黃蓋,甘寧,太史慈等人相繼過世,中生代將領中,徐盛,朱桓還差點火候,孫桓,淩統等人又早死,新生代裡,孫韶,朱然,陸遜等人資曆不足,完全不到挑梁的時候.青黃不接啊。
因此,孫權固然已經對周瑜有了一些忌憚,但這個時候,孫權還真的不能眼看著周瑜因病過世,所以琢磨著是不是索性就此退兵,把周瑜接回建業安心養病。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東吳的軍製後遺症,開始發作了。
東吳的軍製,打從孫策那會兒開始,就采用了比較特殊的世兵製。
世兵製嘛,士卒都是將領私人所有的,也是將領私人豢養的,孫權不過是給了一個允許某某將軍養多少兵的空頭支票而已。
這麼做固然給東吳政權節省了不少養兵的錢糧,但也導致了孫權本身對軍隊的控製力度並不強,他隻能通過控製將領來間接的控製軍隊。
這年月,漢魏兩國其實也有將領部曲私兵,但這兩國的將軍們,部曲私兵最多不過千人.比如張飛,關羽,夏侯惇,曹仁這些主君的親信將領,可以保持這麼多的私兵,剩下的軍隊,理論上講,都是屬於主君的。
但在東吳,因為采取的世兵製,這些士兵的主君就是將領們,而將領們的主君,才是孫權。
這就導致了東吳士卒在行軍作戰的時候,隻對自己的主君負責,而由這些士卒組建出來的東吳軍隊,他的戰鬥力如何,直接跟主將的作戰意誌是掛鉤的。
所以嘛,東吳的對外戰爭裡,經常會出現順風浪,逆風投的情況,或者是明明占有優勢,但打著打著,東吳軍隊就突然撤兵的現象。
這都是東吳軍製的鍋,將軍們誰都不想讓自家士卒損失太大,最終導致戰事不了了之。
而如今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