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東吳有變(2 / 2)

可憐的費禕,他剛剛從江東出使回來,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立刻上路,趕到了長安。

也正好,費禕直接就在長安見到了諸葛亮,然後當麵彙報了這次他出使東吳的所見所聞。

“東吳恐有變!”

這是費禕一臉凝重的給出的判斷。

諸葛亮和張溪一聽這話,臉色也跟著凝重了起來。

費禕這些年主持情報工作,性格跟早年有了明顯的變化,變得沉穩了不少,也謹慎了不少。

費禕這個人吧,其實早年的性格是有些大大咧咧的,說好聽點,那叫為人豪爽,重諾輕財,說難聽點,那就是過於天真,待人沒有防備。

要不然在曆史上,也不至於對一個降將這麼信任,最後被人刺殺了。

自打張溪主政南郡的時候,跟諸葛亮商量,把費禕調到荊州,主持情報工作後,費禕在接觸了那麼多爾虞我詐的情報信息後,人變的謹慎了不少。

尤其是主持情報工作的特殊性,導致費禕見過太多的逢場作戲,當麵笑哈哈,背後捅刀子的事情,也親眼看到過很多因為一時不慎而導致事跡敗露,細作身死的實例。

這讓費禕對情報工作的保密性,有了直觀的了解,也改變了一些費禕的為人處世原則。

傷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再一個,常年主持情報工作後,費禕也養成了一個習慣,對情報工作的分析和研判,往往需要結合多方麵的情報後再得出結論,而即使得出了結論,也不能完全信以為真。

這也是費禕很少對情報做出自己判斷的原因.情報線上,爾虞我詐的情況太多了。

但是一旦有些事情被費禕認可為“很有可能發生”,那這事兒,基本八九不離十的,就是真的會發生。

費禕不會對情報工作做出明確判斷,是基於他主持情報工作的嚴謹性,萬事要留個“萬一”.可諸葛亮和張溪,可不會把費禕所說的“很有可能發生”,當成是一種主觀推測。

因此,諸葛亮和張溪一聽費禕判斷“東吳恐有變”的話之後,立刻相信了費禕的話,諸葛亮甚至直接問起了,東吳有哪些地方不對勁的。

然後費禕就一點點的,娓娓道來。

“禕此番前往江東拜謁吳主,吳主待禕與往日倒無相異,官員來往接待也一如既往,隻是以禕在江東所見,結合襄陽給到情報,禕以為,吳國恐有異變。”

“此非禕之妄測,禕至江東之時,已是臨近年尾,往常此時,東吳甚少朝會,吳主孫權亦甚少接見重臣,然近月間,孫權先後召見過張昭,周瑜,孫盛,顧雍,步騭,朱然,程谘.甚至禕聽到傳聞,遠在下邳駐紮的陸遜,徐盛二人,也曾被孫權以述職為名,調回建業麵見過一次。其中文武皆有,實在不符合以往慣例。”

“其二,據當地細作密報,數月間,東吳兵馬調動頻繁,對外宣稱調防,吳中兵馬確實調至建業,但建業兵馬卻並未調至吳中,去向如何,細作尚未查明。”

“其三,據江夏文太守來報,近日江東水軍出操頻率增多,雖也按照盟約提前通知了文太守,但根據文太守所言,以往冬日,江東水軍甚少出操,如今異動,恐其有詐。文太守雖已加強防範,然依然心有不安,故此上報襄陽,請大將軍決斷。”

“其四,據武陵郡司馬李球上報,長沙最近兵馬調動異常,李司馬擔心東吳有變,已命人加強邊境戒備,然武陵郡兵馬不足,請求江陵石太守援兵,石太守兵力亦不足,不敢輕易調動,故此上報襄陽,請大將軍決斷。”

“其五,武陵郡上報長沙異動,王刺史派人詢問零陵郡潘太守,潘太守卻言,桂陽,交趾等地並無異常,長沙郡雖有異動,當為個例,並不足為懼。”

“其六.”

好嘛,都第六條了這要說東吳沒有貓膩,打死諸葛亮和張溪都不能信啊。

如今荊州關羽重傷後恢複狀況一直不好,一直是常年休養的狀態,荊州事務一直都是徐庶和王基在操辦,這兩人能力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但威望上,卻比關羽要差不止一點半點。

而且,因為這兩年一直北伐,導致了荊州軍大多集中在襄陽一帶,荊南和江陵等地的防禦,確實有些薄弱了。

如果東吳再來一次突襲.江陵倒是還好,有江夏作為眼睛和屏障,東吳不可能再來一次白衣渡江了,但荊南兩郡,真有點不太好辦。

現在諸葛亮萬幸,自己提前安排了陳到帶領一萬北軍入駐了白帝城,荊南兩郡要是真的有警,那麼哪怕襄陽的士卒來不及南下救援,白帝城的北軍可以順江而下,直接支援武陵郡。

隻是東吳真的又要再次背盟了麼?!

這個問題,如今連諸葛亮都不懷疑了。

如果說,上次東吳背盟,諸葛亮還覺得有些不可思議,覺得東吳之輩竟然短視至此.那麼這次,諸葛亮是一點都不懷疑。

現在諸葛亮算是看明白了,江東之地,真正有長遠的戰略眼光的人,也就隻有周瑜和魯肅了。

可如今,魯肅病故了,周瑜病重不理事,江東再出個類似呂蒙的人物,說動孫權背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況且,以如今的三國局勢.恐怕魯肅複生,周瑜複出,也不見得依然還會支持盟約吧。

畢竟,大漢已據關中,而江東也已進軍青徐。

魏漢吳三家,皆有問鼎天下的可能,如今又逐漸勢均力敵誰又肯低頭認輸呢?!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