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平叛結束後,立刻把北軍調回成都,下次北伐的時候,再從成都出兵這一來一回,又是浪費軍糧。
倒不如直接在秦州休整,待時機合適,直接進入雍州,進攻中原。
第三,大漢平定羌亂,主力集中在西北地區,曹魏即使沒有放鬆警惕,防備方向也會集中在雍州南北三關上,對荊州方麵的防備,必然會有所削弱。
這就給了荊州軍團暗中整備,北上進攻宛城創造了條件。
這次,諸葛亮的北伐重心,並沒有放在西北方向上。
從雍州進入關中,需要連克三道關卡——武關,潼關,函穀關。
這三道關卡,都是設立在易守難攻的地方,而黃河沿岸,這兩年曹魏的盤查也非常嚴厲,想要偷渡過河,集結兵力偷襲河東,也不太現實。
相反,宛城方麵,鄧縣,新野等地還控製在荊州軍團的手裡,要北上進攻,可以直接進攻到宛城附近。
而隻要攻克宛城,宛城西側的武關就麵臨腹背受敵之勢,必然不能久守。
而武關一破,駐紮在雍州的北伐軍團就有了進入中原腹地的通道,同時可以繞過潼關和函穀關,直逼洛陽。
因此,這次北伐,諸葛亮想過很多次了,覺得還是要讓荊州軍團擔任主攻,大漢北軍和雍州軍團打輔助牽製。
而且這麼做,還有個意外的好處——從漢中之戰到前兩次北伐,荊州軍團一直是打的輔助位置,這次突然成為主攻方向,曹魏方麵也未必反應的過來。
唯一的麻煩,就在於宛城守將是司馬懿.此人,不好惹。
這個不好惹,還真的不是諸葛亮說的。
演義裡,諸葛亮要北伐前,一聽司馬懿鎮守在長安,頓時大驚失色,還說了什麼“唯慮此人”的話。
然後馬謖給他出了一個離間計,散播謠言導致司馬懿被曹叡猜忌,罷免了他的兵權但實際上,這純屬羅貫中在瞎扯淡。
先不說當時就是夏侯楙坐鎮長安,根本沒司馬懿什麼事情.單說諸葛亮和司馬懿之間,之前根本沒有任何交集,以這個時代的情報搜集能力,諸葛亮怎麼可能一上來就把司馬懿當成畢生大敵?!
這純粹是羅貫中開了上帝視角,應給湊出來的橋段。
但是呢,這個時空,諸葛亮還是知道一點司馬懿的能力的。
但不是諸葛亮有什麼先知先覺的能力,隻是從上次北伐時期,司馬懿臨危受命,守住宛城的角度去出發,分析得知司馬懿的能力不俗。
不是什麼人都能在那種兵敗如山倒的情況下,麵對關羽親自率領的荊州軍團,還能力挽狂瀾的。
這裡麵固然有天時幫忙的因素,但司馬懿能在短時間內收攏軍心,重振士氣,已經展現出了一個優秀將領該有的素質。
但有一說一,諸葛亮對司馬懿的認知依然不全麵,諸葛亮分析認為,司馬懿的能力,大概跟曹魏的郭淮或者張合差不多。
真正確認下司馬懿“不好惹”的人,是張溪。
沒辦法,張溪跟羅貫中一樣,都是開了上帝視角的人。
彆看司馬懿後來被人譏笑為“畏蜀如虎”,但真要說起來,整個三國中後期,他也就在鹵城之戰吃了諸葛亮的虧,被打了一個“甲首三千”的結果但從戰略上來看,司馬懿堅守避戰的策略是對的,他最終還是完成了自己的目標,守住了關中,沒有給諸葛亮任何進入關中的機會。
這人的人品確實不怎麼樣,老狐狸一個,擅長隱忍還不講信用.但軍事水平,這個人可不比當世任何名將差。
哪怕荊州軍團的關羽率領,如果不能在局部有足夠大的優勢,也不見得能擊破司馬懿的防守,占據宛城。
更彆說如今的關羽,身體狀況已經差到一定程度,能不能親自領兵出征,都不確定。
而荊州軍團剩下的人,徐庶雖然智謀過人,但領兵能力不足,王基雖然文武雙全,但威望不夠.剩下的關平,鄧艾,寇封等人,在麵對司馬懿這種老狐狸的時候,根本沒有多少勝算。
所以吧,張溪建議諸葛亮,如果可以,最好是想辦法把司馬懿給坑走,又或者,派出合適的將軍,前往代領荊州軍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