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四章 諸葛入長安(1 / 2)

建興五年,五月,長安。

在經過了四個月的安撫後,秦州羌亂基本平定了下來。

在此期間,諸葛亮選擇了多種策略,包括但不限於內遷羌人部群,漢胡雜居,教導羌人耕種,漢羌聯姻通婚等多種手段。

一方麵穩定了羌人之心,消除漢羌隔閡,另一方麵,也為秦州戰後恢複,獲取了足夠的生產勞力。

一如曆史上諸葛亮在平定南中後做的那些措施,隻不過這個時空的南中之戰不需要諸葛亮出馬,因此如今諸葛亮把這些措施都用在了安撫羌人身上。

剩下的,就是薑敘按照諸葛亮留下的政策,繼續實行休養安撫百姓,進行戰後重建工作。

做完這些事情後的諸葛亮,把北軍暫時交給吳懿掌控,繼續留在秦州威懾羌人,同時掩人耳目,自己卻帶著十幾個隨從,秘密南下,來到了長安。

要開始提前準備北伐的事情了。

既然是秘密趕赴的長安,諸葛亮並沒有對外展露出自己的行蹤,他是以張溪舊友的身份,直接入住了張溪的雍州刺史府,在幕後操控一切。

而張溪也明白諸葛亮的用意,交代費禕做好了保密工作,整個雍州,知道諸葛亮已經抵達長安的人,不超過五個人。

除了張溪外,也就是魏延,蔣琬,陳祗和負責情報工作的費禕知道而已,連黃權都不知道。

就這樣,諸葛亮暫時在張溪的刺史府安頓下來,順帶拉著張溪一起再三討論北伐的安排問題。

對於這個事兒吧,其實張溪也有很多話要說的。

“東吳數番背信棄義,丞相為何還要派人與之結盟,甚至不惜割讓江夏郡?!”

這是張溪最不能接受的一件事情,同時也是張溪第一個要質問諸葛亮的地方。

作為一個現代靈魂,張溪對割讓土地的事兒,極其敏感,很容易就讓他能想到一些不太好的回憶。

割地,賠款,開阜,開航.這八個字,在曆史書上都快作為一個套餐內容出現了。

因此,張溪是很反感這種割地的行為,更彆說對方是東吳鼠輩了。

諸葛亮確實不明白,為什麼張溪對割地這件事的反應那麼大,至少在諸葛亮看來,這不過是權宜之計而已,將來自己早晚會把天下都歸入大漢版圖的。

不過對於張溪指責的東吳背信棄義問題,諸葛亮也是歎了一口氣。

“我何嘗不知東吳不可信.”諸葛亮無奈的,對著張溪解釋道,“隻是如今,天下三分,若不行非常手段,到何時方能興複漢室,讓陛下還於舊都?!”

有些話,諸葛亮不用說的太細,他相信張溪能懂自己的意思。

漢末紛爭了數十年,如今天下三分,三家勢力也逐漸趨於穩定,誰家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發動滅國戰爭。

甚至於,一家要滅另一家,第三家必然會選擇拖後腿.除非出現非常巧合的變故,否則要一統天下,難度實在是太大了。

曆史上也是如此。

鄧艾偷渡陰平,是誰都沒有想到的,而劉禪投降的那麼快,也是東吳沒有想到的.東吳救蜀的援兵都沒有抵達永安呢,劉禪就已經投降了。

真不是東吳非要趁火打劫,而是劉禪已經投降了,為了保證長江防線的完整性,東吳必須要拿下永安,這才有據長江自守的資本。

事實也證明了,東吳最後滅國,除了杜預的功勞外,王濬從永安南下的水軍艦隊,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嘛,又扯遠了。

回到如今的北伐話題上諸葛亮其實知道東吳不可信,但沒辦法,現在的局勢,逼得諸葛亮必須爭取東吳的好感,讓大漢在北伐的問題上,不至於被東吳拖後腿。

諸葛亮是真的沒指望東吳會出兵東線,幫大漢分擔魏軍的壓力.摸魚混日子這種事兒,又不是隻有東吳的人才能想到。

諸葛亮真正希望的,是能夠通過江夏郡,穩住東吳集團,讓他們不至於在荊州軍團北上進攻宛城的時候背刺拖後腿。

畢竟,在這次諸葛亮製定的計劃中,荊州軍團,是要打主攻的。

但問題是,要讓荊州軍團擔任主攻,就必須幫助荊州軍團除掉太多不穩定的因素,否則荊州軍團無法全力北上。

而荊州軍團最大的不穩定因素,就是東南方向東吳的威脅。

如果一個江夏郡就能讓東吳暫時按兵不動,那麼對大漢來說,也不是不能付出的代價。

可惜東吳的反應,跟諸葛亮想的,還是有些差彆的。

根據鄧芝的回報,東吳不願意在明麵上跟大漢重訂盟約,隻願意私下達成協議,並且達成協議的方式,也跟諸葛亮想的不一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