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 擅自出兵(1 / 2)

<b><\/b>

是的,曹真是擅自出兵的。

甚至曹真是在領兵出了潼關後,才再次上書給曹叡,告知大魏天子自己出兵反攻關中的行為。

實話實說,曹叡接到這份疏奏的時候,是真的又氣又急!!!

無詔調兵出征,他怎麼敢!!!!

曹叡登基才三年,本就是威信不著的時候,如今曹真作為宗族將領,居然做出這種可以稱之為“謀逆”的事情來,曹叡要是不氣,那才是真的有問題了。

但曹叡這個人,政治智商真不低,在某些方麵,甚至比他那個老爹都要高一點他知道,這時候追究曹真的叛逆之舉,搞不好真的能把曹真給逼反了。

曹真姓曹,這個姓,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在於,宗族將領,必然天生護衛大魏朝廷,大魏朝廷不在了,這些宗族將領的榮華富貴也會受到影響。

但壞處在於,宗族將領,護衛朝廷卻不一定會護衛天子武皇帝子嗣那麼多,也不是一定要曹叡來當這個天子。

尤其是曹真這種曆經兩朝,又有軍權,又有輔政大臣身份的特殊宗室將領,曹叡還真的不敢直接下詔問罪。

再加上曹真從軍二十多年,在軍中威望甚高,而在朝中,曹真的親信黨羽也不少,真要把曹真逼反了,朝廷動蕩,對曹叡來說,也沒有任何好處。

即使是曹叡的心腹秦朗,也勸說曹魏,需要從大局出發,重新考慮這個事情。

尤其是秦朗提醒曹叡嚴格說起來,曹真還不能完全算是無詔出兵。

早在太和三年的春季,當朝議決定了反攻關中的大策略之後,曹叡拜曹真為大將軍,並且賜予了假節之權,讓曹真主持整個反攻策略的進行。

曹真是大將軍,本身就有調動天下兵馬的權利,而有了假節之權,他什麼時候選擇出兵,都是可以的,並不需要特彆上奏朝廷。

曹叡要以無詔出兵為理由治罪曹真,從情理上看,是合情合理的,但如果從法理上講,是站不住腳的。

而最要命的是,當時曹叡為了顯示對曹真的信重,同時也是為了收攏朝中老臣的心,曹叡還在朝議上,對曹真說過類似於“西北之事,決之於將軍”的話,滿朝文武可都聽到了。

曹真真要拿這個說事兒,說“戰機不可失”之類的話,曹叡最多也隻能象征性的懲罰一下曹真,不可能做的太過的。

秦朗這麼一提醒,曹叡這才想起來還有這事兒後悔的腸子都快青了。

眼看曹叡已經慢慢的消氣,從憤怒轉為後悔了,秦朗這才繼續委婉的勸說曹叡。

曹真出兵都已經出了,不說追不回來,就算能追回來,也不好追了會影響軍心士氣的。

倒不如想想辦法,該如何應對,保證曹真的大軍後勤,不要讓曹真大軍遇到什麼閃失。

而這個提議,也終於是提醒了曹叡。

之前曹真送來的疏奏,曹叡已經看到了,他也不是不想回複曹真,而是需要結合形勢,詢問朝中心腹重臣,做出決斷後,再給曹真回複誰知道曹真那麼的沉不住氣,居然做出了擅自出兵的舉動來。

是的,現在曹叡也轉變了思路,不再糾纏在曹真是不是無詔出兵了,而是把曹真的行為定義為擅自出兵,這樣才能進行下一步。

曹真立刻下詔,急令劉曄,董昭,陳矯三人入宮,密議此事。

之所以召集這三人,是因為這三人全都是武皇帝時期的老臣,如今都是身居高位,不可能,也沒有必要跟曹真有太多的牽連。

這三人才能給曹叡最合適的建議。

而這三人受到曹叡召見,得知曹真“擅自出兵”的事情後,一個個的心裡都跟明鏡似的。

天子都已經給曹真的行為定性了,那就不是要他們三個來幫著想怎麼處置曹真的,應該是讓自己幾個人幫著出主意,該如何善後的。

資格最老的陳矯開口,說道,“臣以為,大將軍所為,不合禮製,本當嚴懲。然如今大將軍領兵在外,不可分心,切待大將軍回朝後,再做論處。”

陳矯這話的意思呢,已經是很明顯。

事情已經這樣了,兵也已經派出去了,叫是叫不回來了還是讓曹真先打吧,打完了回來再算賬。

打贏了,小懲大誡,將來逐步的收回曹真手裡的兵權,給曹真一個體麵富貴的晚年也就是了。

打輸了該怎麼罰怎麼罰,不用有太多的顧忌。

甚至於以陳矯的性格脾氣,要換成是他擅自出兵還打輸了,自己趕緊找棵歪脖子樹上吊算了,哪裡還有臉再回來?!

陳矯這話一出,基本就算是奠定了這次密議的基調,劉曄和董昭也都同意,暫時先讓曹真領兵作戰,朝廷做好後勤保障工作,一切都等曹真打完回來再說。

但是呢,劉曄和董昭對這個保障工作,也有自己的不同看法。

常規的後勤保障,比如糧草軍需的供養,細作情報的提供,肯定是要全部圍繞著出征大軍來做的,畢竟是自家的軍隊,誰也不希望自家軍隊打仗因為糧草不足或者情報問題打敗仗。

但是,曹真這個人,和他的指揮決策層,不能就這麼放任他自由發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