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朗的印象裡,張溪確實是蜀賊大將,但王朗還是下意識的把張溪歸類為關羽,張飛這類的武將行列。
這時代,文臣和武將之間的差彆真的不算太大,文官從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廢物,武將也不是隻懂廝殺的莽夫.但是吧,文官出身的將軍,和武將出身的將軍,多少還是有些區彆的。
文官出身的將軍不一定不通武藝,但肯定是偏向指揮作戰,用謀略取勝比如說天下名將周瑜,世家出身,謀略出眾。
而武將出身的將軍不一定不懂指揮,但多少還是以武勇出名比如說斬顏良,降於禁的關羽,最出名的,還是那一身高超的武藝。
而很不幸,在王朗的心裡,張溪就是屬於那種武將型的將軍。
這屬於一個刻板印象的問題。
王朗這個人吧,是當今的經學大家,一生大半的時間,都是用在研究經典上了,又常年身處朝廷中樞,對實務的接觸並不多。
張溪的名聲,王朗是聽說過的,也知道此人用兵作戰很有一套,是蜀賊中數一數二的領兵大將。
但對張溪這個人,王朗是充滿著刻板偏見的。
周瑜被王朗認定為文官出身的武將,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周瑜是廬江周氏出身,而廬江周氏是淮南的頂級世家,哪怕是袁術這種極重門第概念的主君,對廬江周氏都是禮讓三分的。
周瑜作為世家子,王朗對他有天生的認同感。
另一個.早年周瑜幫著孫策打江東的時候,王朗曾經跟周瑜有過接觸。
當時領兵作戰,衝鋒陷陣的人是孫策,周瑜基本隻是負責出謀劃策,即使領兵出戰,也很少衝鋒陷陣。
因此,在王朗看來,周瑜就屬於是那種典型的文官出身的武將。
而張溪呢王朗對張溪的了解,完全來自於道聽途說。
張溪雖然是潁川人,但他是潁川寒門出身,甚至在王朗的概念裡,在聽說張溪之前,根本不知道潁川還有一個張氏。
這種寒門人家出來的子弟,能有多少學問,會懂多少兵法,王朗根本不信。
其次,張溪一向被劉備當成先鋒大將使用。
先鋒大將嘛,在王朗的認知中,必定是要一戰而破敵致勝,此非勇將不可勝任也。
你不能說王朗的認知是錯的,大部分的先鋒大將確實都是勇將.隻是張溪這個比較奇葩了點。
第三,張溪的作戰風格,王朗也聽說過,用兵謹慎,頗多機變。
用兵謹慎,不是文官出身武將的專屬,很多勇將也比較謹慎,比如說曹魏陣營的李典,張合,都是這種武將的代表,而蜀賊那邊的趙雲,東吳那邊的蔣欽等將,都是這樣的風格。
而頗多機變,在王朗看來,也就是反應比較快一點,鬼主意,小心思多一點而已,跟真正的謀略,是完全不同的。
綜合看來,張溪在王朗的心裡,是一個頗有勇力,比較謹慎,又有點小聰明的武人將軍而已。
這樣的人,在西北打出那麼大的名聲,大概是因為西北無人,徒令豎子成名,一旦遇到中原人傑,必然不是對手。
而佐證也不是沒有。
這次大魏西征入關中,方略是中原人傑司馬仲達的手筆,而那個張溪,一點察覺都沒有,直接帶著三分之二的關中精銳進入左馮翊,跟曹真都督的兵馬對峙,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是司馬懿製定的聲東擊西之計。
所以啊,王朗真的不明白,那個張溪都已經上當了,為什麼王昶和曹真依然一臉凝重,覺得此人會有其他的妙招來應對當前的局勢?!
因此,王朗不解的問道,“文舒是否多慮了?!那張溪用兵,老夫亦有耳聞,不過是謹慎小心爾。如今仲達之計,以令其牽製於此,安能再有作為?!”
在王朗看來,張溪的謹慎小心,已經完全被司馬懿算計到了。
就因為張溪用兵謹慎,麵對曹真的五萬大軍出左馮翊,他必然引雍州大軍前來對峙,而又因為張溪小心謹慎,麵對魏軍突然停止進軍,必然會心懷疑慮,從而加強戒備,不敢主動發動進攻。
隻要拖延到一定時日,郭淮在右扶風地區發動全麵進攻,那麼等到消息傳到張溪這邊,他再想回師去就右扶風,估計也已經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