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北伐(2 / 2)

再一個,如今的襄陽軍,也是剛剛完成了集結,軍糧和軍械也沒有完全調集到位。

彆的不說,文聘率領的兩萬水軍和一萬步卒,也是剛剛從江夏“敗退”到襄陽雖然“敗退”是假,但軍隊肯定還是需要進行整編的,彆的不說,往北進攻,根本沒有兩萬水軍的用武之地,要讓水軍上岸作戰,軍械裝備上肯定要重新調整的。

而新城那邊的寇封,也剛剛開始集結兵力,暫時還沒有南下抵達襄陽,跟大軍彙集.這個時候出兵,襄陽軍團也是倉促北上。

難道要憑借襄陽本部的四萬餘士卒,加上剛剛從江夏撤回來的一萬現成步卒,一共五萬人,北上進攻宛城麼?!

這樣的兵力,如果放在前些年打輔助佯攻的情況下,倒是足夠了,但打主攻光光是宛城,司馬懿就有三萬餘士卒,還有一座堅城和數道外圍防線在手呢。

五萬打三萬,還是攻城方.除非關羽有什麼奇謀妙計,否則的話,根本打不下宛城來。

而關羽.關羽自然沒有什麼奇謀妙計,這事兒,應該是徐庶和王基的專長,這倆都不知情,還能指望關羽能想出什麼奇謀妙計出來不成。

如果不能一戰而下宛城,打開中原腹地的通路,那麼就算進軍宛城了,也不過是重複前兩次進攻宛城的程序,浪費錢糧跟魏軍對峙而已,對關中的幫助,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大,反而還會失去進攻的突然性。

不如不打!!!

這就是徐庶的建議,他認為,還是可以沉住氣,稍微等等,等到自家兵力集結完畢,等到關中那邊有更進一步的消息傳來,再做決斷比較好。

但這個建議,關羽表示不接受。

關羽的理由還是老一套,時不我待,真要等來關中失守的消息,那麼北上宛城,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而王基也表示了自己的擔憂。

王基是覺得,徐庶不應該把戰略規劃建立在不可預測的個人能力上。

誠如徐庶所言,關中到底打成什麼樣,在襄陽的大家其實都不是特彆清楚,因此,所有的戰略決策,都必須建立在現有的情報上,而不能把戰略決策建立在對他人能力的無條件信任上。

是,王基也承認,不管是諸葛丞相還是張雍州,都是能力出眾之士,但問題是,如今關中兵力調配不合理,被曹魏進攻到隻能采取戰略防守,也是實打實的在他們手裡打出來的。

諸葛丞相治理國政的能力天下無雙,這點王基是非常欽佩的,但用兵如何,隻有一個平定西羌可以用來作為佐證.但實話實說,就那幫羌人,王基認為,自己去平定他們,打的也不會比諸葛亮指揮的北軍更差。

而張溪,王基也很尊重,畢竟是當年舉薦自己的恩人,但張溪用兵,並不是完全沒有弱點,他太過於追求穩定,太過於謹慎了,有時候這樣的謹慎,能幫助自己免於大敗,但同樣,也給了敵人利用之機。

王基認為,如今關中陷入戰略守勢,其實跟張溪的用兵思路,也不無關係。

關中也許還能支撐一段時間,這是張溪和諸葛亮的能力的體現,但是否有重新調整兵力部署的機會,是不是能在關中發動反攻王基認為,不能寄希望於這種虛無縹緲的可能性上。

因此,襄陽軍團北上,其實是有必要性的。

如果能順勢一戰而下宛城,那當然最好,如果不能,在南線開辟第二戰場,至少會吸引到在右扶風的郭淮軍團的注意力,讓郭淮不敢太過於急切進軍這樣,說不定還能給關中的張溪,諸葛亮提供一個調整兵力部署的機會。

王基也承認,如今的關中局勢,不是兵力不足的問題,而是張溪和諸葛亮能不能有機會調整兵力部署的問題。

隻要有了這個機會,說不定右扶風的局麵會得到改善,甚至是反轉,一旦右扶風的漢軍攻破了郭淮軍團後,順勢進攻武關,威脅宛城側翼,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至於襄陽進攻的突然性.王基的建議是,這種事情隻能走一步看一步,要實在不行,咱們就繼續跟前兩次作戰一樣,打助攻就是了。

北伐平定中原,從來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需要有足夠的耐心,也有足夠的準備,才能做到.一時間完不成任務也不要緊,如今最緊要的地方,就是關中不能丟。

丟了關中,那麼雍涼必然不保,而丟了雍涼.再要想從漢中出兵進攻雍涼,可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

因此,王基建議,不等新城郡的寇封兵團,也不等江夏軍團休整完畢,立刻領兵北上,進攻宛城。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