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曹休對賈逵的要求。
甚至為了讓賈逵答應自己的要求,曹休還在信中明確表示,這次進攻壽春,如果成功了,他會上表天子,表奏賈逵為第一功臣。如果失敗了,那所有的罪責都有他來承擔,兗州各郡的糧草是他強征的,賈逵屯兵邊境,是他強迫的。
簡而言之一句話,成功了,你功勞最大,失敗了,鍋我背!!!
站在曹休的立場上,看待他和賈逵的矛盾,始終是源於上兩次作戰,誰讓誰背黑鍋的問題.這次曹休主動站出來背鍋,在曹休看來,已經是對賈逵最大的善意了。
但站在賈逵的立場上,這就不是誰背鍋的問題,而是這麼做,能不能給大魏爭取到最大利益的問題。
所以,曹休的保證,其實賈逵根本不在意,他真正在意的,是跟蔣濟商量一下,曹休這麼乾,到底合適不合適!
擅開邊釁,導致大魏兩線作戰,這樣做,真的值得麼?!
這是賈逵一直拿不定主意的真正原因。
從最好的結果看,如果曹休真的攻下了壽春,那這個邊釁開了也就開了。
隻要能切斷青徐和江東之間的聯係,就等於是一舉奪回了青徐二州和淮南地區,這是非常成功的一次戰略。
可問題是,如果攻不下壽春,甚至導致東吳反攻汝南.這要是曹休戰敗,給了東吳攻入中原腹地的機會,那問題可就大了。
因此,賈逵和蔣濟兩人,主要是對這方麵,進行了一番討論。
而關於這一點,讓兩人多少有心欣慰的是,曹休總算有點進步,也考慮到了這方麵。
曹休的應對方案有兩個。
第一個,是曹休在進兵壽春的過程中,儘量穩紮穩打,在占據當塗縣後,先掃清壽春外圍各縣的防禦,然後再進攻壽春。
慢是慢了點,但總體來說用兵比較穩健,隻要保證好後路的安全,理論上東吳是沒有機會可以發動反攻的,能守住壽春就已經是成功了。
第二個,是在曹休出征後,他會拜托許昌的王淩幫忙協防汝南,如果自己再次不幸中計,被東吳切斷了後路,許昌的王淩就會領兵進入汝南,接應自己退兵,斷然不會重複上次被周瑜圍著猛揍的下場了。
說真的,曹休能想到這些,已經足夠讓賈逵和蔣濟兩人欣慰了.這個匹夫,倒也不是毫無長進。
但,光考慮這些可不夠的。
既然要主動出兵進攻壽春了,肯定不能隻考慮後路的問題,還需要考慮到進攻能不能成功的問題。
這要是耗費了大量的錢糧,卻沒有任何收獲這樣的戰爭,打了有什麼意義?!
那麼,曹休有沒有可能,能打下壽春呢?!
這個問題,蔣濟和賈逵兩個人商量了很久,發現吧.其實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曹休手裡有汝南兵三萬,從許昌借兵一萬.甚至賈逵還有意讓陳留的高堂隆領兵兩萬助陣,這樣的話,總兵力在六萬左右了。
而東吳方麵在淮南的布防,總兵力也在六萬左右。
表麵上看,雙方兵力差不多,東吳還有地利和城防優勢,曹休根本打不下來。
但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東吳雖然在淮南地區布置了六萬人,但並不是聚集砸壽春城的。
這六萬人裡,包括了下邳南部的徐盛軍一萬人,駐守壽春的守軍三萬人,駐守丹陽郡的守軍兩萬人。
一旦賈逵做出要反攻下邳的架勢,那麼徐盛的那一萬人必然不敢輕動,他必須隨時要支援下邳的陸遜.這一萬人就被牽製住了。
而丹陽郡的兩萬人,雖然可以去救援壽春,但這一來一回的總需要時間,隻要曹休能做到進兵足夠迅速,搶先肅清壽春的外圍防線,那麼就可以對丹陽郡方向派出部隊阻截東吳援軍的到來,拖延時間。
最終,曹休需要麵對的,就是駐紮在壽春,以及壽春外圍的總計三萬士卒而已。
如果周魴是真心投降,他不僅會提供當塗縣這麼一個戰略要地作為進攻壽春的跳板,還會額外的削減東吳在壽春的防守兵力五千餘人那麼曹休需要麵對的,就是兩萬五千東吳守軍了。
而一旦曹休真的能快速肅清壽春外圍方向,那麼壽春城內的防守兵力,可能隻有一萬五千到兩萬人而已。
這一仗.其實是可以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