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九章 郭淮的疑慮(2 / 2)

秦朗確實不是夏侯楙,他可比夏侯楙那個自大又自負的蠢蛋要強的多。

但有一點,秦朗還是有些缺陷的。

秦朗根本沒有指揮騎兵的作戰經驗,或者換句話說,這就是秦朗第一次上戰場指揮作戰,他連步兵的指揮經驗也沒有。

但秦朗終究是讀過一些兵書的,這一路上小錯誤雖然不少犯,但基本沒有大錯,也按照郭淮的期望那樣,有驚無險的堵住了長安的蜀賊援兵。

可問題是,蜀賊援兵的應對,也有點讓人看不懂了。

不僅僅是秦朗這個戰場菜鳥看不懂,連郭淮這個久經沙場的老將,也有點看不明白。

蜀賊援兵居然就地紮營駐守,擺出一副防守的架勢,再沒有往槐裡前進的意思。

所以.這幫蜀賊到底是乾什麼來的?!

麵對敵軍攔截,不思突破圍堵,逃入槐裡城或者撤回長安去,反而就地紮營,妄圖依靠營寨的優勢,在野外跟騎兵交鋒?!

真的,不說後勤補給的問題,就光說營寨木質營寨能擋住騎兵的進攻麼?!

彆的不說,騎兵隻要發動齊射,你營內有多少士卒夠五千騎兵消耗的?!

最重要的是,這支部隊要是在距離槐裡縣不到五十裡的地方被魏軍圍困消滅,對槐裡守軍造成的士氣影響,那也是非常惡劣的。

所以,這支蜀賊援軍的將領,到底是怎麼想的?!

郭淮是真的搞不懂,而陳祗呢陳祗是沒辦法。

陳祗的作戰目的,從來不是去救援槐裡。

根據諸葛亮私下給他的命令,是讓他帶著這一萬人儘量的遠離長安城,消除隱患。

至於槐裡方向,隻要給守軍看到援軍到來的希望,促使槐裡繼續堅守就可以了,如果能迫使郭淮分兵,那就是意外收獲了。

陳祗非常清楚自己的作戰目的,所以才會選擇一天行軍二十裡的做法。

一方麵,陳祗是奉命行事,意圖用自己的援軍部隊吸引郭淮軍團的注意力,那他就不能行軍太快,要給郭淮反應的時間。

另一方麵這裡麵也有陳祗的鍋。

陳祗也是第一次領軍作戰,他同樣沒有戰陣經驗,一直以來,他都是處理政務的文官,這次是因為長安實在沒人可派了,諸葛亮不得不啟用陳祗和蔣琬這兩個文官領兵。

所以,陳祗其實並沒有帶領一萬人作戰的經驗,很多事情他都需要自己去摸索。

真不要以為領兵作戰是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人數上萬後,每個士卒的想法到底如何,怎麼在行軍過程中保證大家的士氣,又怎麼在這一路上防備敵軍隨時可能發動的進攻,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兒。

舉個例子來說,現代人大多都有參加旅遊團的經驗吧,想想出去旅遊的時候大家是什麼心態,代入到一般士卒的心態裡,就可以了。

那才不過是二三十個人而已,就能產生三四十種心思.如今陳祗帶著的,可是一萬人。

真彆指望這年月的士卒能比出遊的遊客更有紀律性,更彆說陳祗帶領的,就是一幫烏合之眾。

所以啊,一天行進二十裡,既是陳祗按照命令行事,同時,也是陳祗能帶著這群烏合之眾行軍的極限速度了。

但也托福於此,當秦朗帶領五千騎兵靠近陳祗的萬人隊時,陳祗的步卒們才慢悠悠的吃過早飯,還沒來得及拆了營帳上路呢。

這下好了,也彆上路了,直接就地加固營寨,擺出防守的架勢吧。

來的要是步兵,那說不定這幫烏合之眾就一哄而散了,逃離戰場或者逃回長安,這都不是陳祗能攔得住的。

但誰讓來的是騎兵呢?!

兩條腿的人,怎麼可能跑的過四條腿的騎兵?!

這時候要是選擇逃跑的話,那不用多久就會被騎兵追上,而五千騎兵的數量,也足以保證大部分的人都逃不脫這樣的追殺。

因此,倒不如就地紮營防守,等待長安方麵派出援兵來接應大家,撤回長安。

陳祗的口才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而秦朗的快速逼近,也給了陳祗施展自己口才的機會.在這麼惡劣的情勢下,守衛營寨,還真的是唯一的出路。

至於長安的援軍接應.陳祗知道,長安是不會有任何援軍過來接應他們的,這就是陳祗的托詞,是在哄騙這幫烏合之眾。

這麼一來,陳祗還是能繼續完成諸葛亮的命令,既拖住郭淮的一部分兵力,也不會讓這些烏合之眾敗退回長安去。

至於之後要怎麼收場說實話,陳祗自己也不知道。

哄騙自家士卒的事情,可以撐一時,但撐不了太久,更彆說這幫所謂的士卒,不過是一些走私糧隊拚湊出來的烏合之眾。

陳祗隻能希望,吳懿率領的北軍,能在他撐到極限之前趕到槐裡,發動對郭淮軍團的圍攻。

否則的話,那陳祗可能隻有戰死在自家亂軍之中這一個下場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