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琬奉命領三千郡兵出城,他的目的,真不是去槐裡縣圍剿郭淮。
諸葛亮給到蔣琬的任務,是讓他擇機偷襲被魏軍占領的右扶風堡壘群,切斷魏軍的後勤補給以及後撤路線,阻擋住郭淮的撤軍。
諸葛亮到底不是神,而且他也不在前線,不了解一線的實際情況,他是真沒有想到因為自己兩封信的催促,吳懿會隻帶著八千人去救援槐裡,導致在槐裡城外讓郭淮打了一個時間差。
在諸葛亮的預料中,當吳懿率領三萬北軍抵達槐裡,甚至都不用柳隱出城助戰,吳懿本身就可以憑借這些年精心操練的北軍,徹底擊潰郭淮所部。
而郭淮軍一旦被擊潰,勢必會選擇退守武關,而要退往武關,就必須先通過右扶風的堡壘群。
因此,諸葛亮才拚著長安不穩的風險,咬牙給了蔣琬三千人,讓他去堵截郭淮軍的後路。
本來蔣琬確實是按照這個軍***執行的,他帶領三千人離開長安後,直奔右扶風堡壘群。
但,還是有個問題。
如今的長安東側,不管是左馮翊還是右扶風,在名義上,已經是魏軍的地盤了你不可能指望長安以東的縣令們各個都是柳隱,這些人有些還在堅守,但大部分的縣城,在麵對魏軍的進攻時,大多選擇了投降。
這是亂世的保命法則,即使是諸葛亮也無法去責怪這些縣令。
而蔣琬要做的,是要領兵穿過這些縣城,然後才能抵達右扶風的堡壘群。
三千人規模的軍隊,比起數萬人的軍隊來說,指揮要靈活的多,更適合進行滲透穿越作戰,但.三千人,畢竟也不是少數了。
蔣琬又是偷襲,勢必要追求速度和隱秘性,因此他不可能攜帶輜重糧草隊,也不可能在沿途的縣城進行補給你無法確定沿途的縣城,所有人都心向大漢。
所以,這場偷襲,蔣琬是讓士卒每人攜帶了十五天的口糧,從長安城出發,等到打下右扶風堡壘群後,再進行休整補給。
實話實說,這有點冒險,畢竟長安距離右扶風堡壘群的距離可不近,正常行軍起碼也得要個七八天,更彆說蔣琬有時候為了保證行軍的隱秘性,必須繞道遠離一些縣城,花費的時間就更長了。
而如果在剩下的時間內打不下堡壘群,那蔣琬的三千士卒會陷入到斷糧的風險。
而事實也比蔣琬預計的,要嚴重的多。
本來蔣琬和諸葛亮已經預料到這次出兵切斷敵軍後路,會遭遇到一些困難,需要繞道浪費時間,所以出於謹慎考慮,兩個人都覺得讓士卒能攜帶更多的口糧來應對預料外的麻煩。
但.單兵負重是有限的,士卒們需要攜帶足夠的軍械甲胄,再攜帶口糧,極限就是十五天,剩餘的部分,隻能是通過就地補給或者從長安運輸後勤。
但蔣琬沒有這個條件,他隻能帶著這些士卒,攜帶十五天的糧草出發。
這一路上,蔣琬也在儘量規劃著行軍路線,在繞開各處縣城的情況下,儘可能的縮短通往堡壘群的距離如果一切都按照蔣琬的預計進行的話,那麼最多花費七到八天的時間,蔣琬就能抵達堡壘群,並且發起突襲。
可.事情並沒有完全按照蔣琬的預料發展。
還靠近長安的地方,蔣琬的行軍一切還算順利,幾乎是向著目標直線前進的。
可距離長安越遠,蔣琬對地方的了解就越不熟悉,他無法確定,這一路上路過的縣城裡,有多少已經投降了魏軍,或者沿途有沒有魏軍的斥候偵查。
因此,蔣琬不得不小心謹慎,寧可多繞道,也不能讓魏軍察覺到自己的動向。
這一路的行軍稍微多花了一點時間,但蔣琬也就是多用了一天的時間而已,還算安全的抵達了距離堡壘群最近的一個縣城附近。
而這時候,最大的麻煩,出現了。
魏軍對右扶風堡壘群的防守,並不是大意無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