嘛,說到底,曹真還是舍不得放棄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戰略優勢,舍不得放棄這次反攻關中所取得的戰果。
一旦撤回潼關,就等於是從頭再來了,曹真可不覺得,下次自己還能有這麼好的機會。
這也不能怪曹真會有這樣的想法。
即使是損失了牛金和一萬騎兵,但總兵力對比上,曹真覺得自己依然是優勢方。
蜀賊兩萬人困守重泉,這些時間的攻城下來,不可能沒有損失,軍心士氣也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同樣,身後的蜀賊涼州騎兵,萬餘人的規模,一場激戰過後,同樣不可能沒有戰損。
因此,蜀賊加起來的總兵力,不過是兩萬五千到兩萬七千人的規模而已。
而曹魏這邊,攻城戰中有所損失,但步卒總兵力依然有四萬五千人,其中有五千人駐守在臨晉,因此曹真實際可以調用的步卒,有四萬人。
騎兵損失最大,足足損失了一萬兩千人左右,還剩下八千騎兵。
姑且不論雙方士氣如何,隻說數量,魏軍剩餘的騎兵可不比蜀賊的涼州騎兵少。
而即使保守估計整體的士卒戰力,士氣影響對比,曹真也認為,這依然還是一場五五開的局麵。
也許身在野外,後路麵臨蜀賊涼州騎兵的威脅,魏軍可能會麵臨一定的危險性,但退守臨晉,進入守城戰後,曹真覺得,自己也不是沒有一戰之力。
而隻要自己這邊拖延的時間夠長,把雍州兵和涼州兵都拖在左馮翊,等到郭淮攻破右扶風後,自己依然可以獲得最後的勝利。
這就是曹真所有的想法,因此,他立刻下令,全軍回軍,退守臨晉。
當然,對於潼關,曹真也沒有不當一回事,他思來想去,還是認可王昶的擔心,因此,他決定派遣王昶率領三千步卒返回潼關,加強潼關的防守,防止蜀賊偷襲。
出征關中的時候,曹真在潼關留下了自己的族弟,也是曹仁之子曹泰領兵三千駐守,但現在看來,好像有點不太保險。
兵力需要加強是一方麵,曹泰的能力有一說一,曹泰連曹仁十分之一的能力都沒有。
綜合考慮下來,曹真還是讓原潼關守將王昶領兵回防潼關,保證自己最後的退路,這才能讓曹真更加放心一些。
王昶對於這一點,還是比較欣慰的大將軍至少把自己的話,聽進去了一半。
雖然王昶覺得大將軍退守臨晉的做法顯得有些不夠果決,但守住潼關的話,退守臨晉也沒什麼問題。
因此,王昶也沒有再多話。
與此同時,重泉縣內,張溪也在召集諸將議事。
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張溪的日子可比曹真要難過的多。
被人斷絕了後路,封鎖在一個縣城裡打防守戰,兵力還處在劣勢如果不是有城牆的保護,現在張溪恐怕早就兵敗如山倒了。
但這樣的日子也堅持不了太久,城內的糧食已經消耗了大半,估計最多再支撐個十天左右,全軍就該斷糧了。
而更要命的是,因為魏軍的步騎聯合封鎖,導致張溪跟外界幾乎斷絕了聯係,很多情報根本無法傳遞到重泉縣的張溪手上。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張溪知道趙雲的涼州軍團已經提前入蕭關了,但具體到哪兒了,趙雲是打算采用什麼樣的戰術給重泉縣解圍,張溪一概不知。
不管是趙雲派出的使者還是張溪手下的細作偵騎,在魏軍步騎圍城封鎖之下,消息傳遞極為困難。
所以,其實張溪在重泉縣城內要做出決策的話,有時候真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去冒險猜測。
比如三天前,大批的魏軍騎兵突然調動,不知去向,今天一早,大概有三千多騎兵從東北方向狼狽逃回,這些事情,都是張溪站在重泉縣城樓上,就能觀察到的事實。
再結合張溪知道趙雲提前帶領涼州軍團入蕭關的事情,算算時間,張溪得出判斷,這是趙雲率領涼州軍團已經抵達了重泉縣附近,甚至有可能,已經小勝了魏軍一陣。
魏軍調走至少一萬多騎兵,就回來三千多人,如果真的是戰敗而歸的話,那趙雲可能就在附近,隨時可以對魏軍發動進攻。
一般來說,根據觀測到結果,是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