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淩在忙著召集潁川世家,準備從這些潁川世家手裡撈點兵力錢糧出來的時候.宛城,司馬懿接到了許昌王淩的來信。
信中,王淩詢問了司馬懿如今宛城的實際戰況,同時重點叮囑了司馬懿,一旦宛城有變,一定要提前通知他,不要讓他措手不及。
如今的局勢下,以司馬懿的戰略眼光,當然明白王淩的意思,作為洛陽前沿的最後一道屏障,王淩能給自己寫這樣的信,已經讓司馬懿很欣慰了。
但,王淩能做的,也就是在“宛城有變”的情況下,做好提前準備他也不可能領兵來支援宛城的。
實話實話,司馬懿其實很希望王淩能這麼做,但司馬懿也知道,這根本不可能。
先不說王淩本身有守土的責任,潁川郡本身也是進入中原的一道門戶,必須全力堅守就說兵力問題,王淩在信裡也跟司馬懿實話實說了。
如今的許昌也調不出兵來,王淩也需要時間,儘快的想辦法籌措兵員,否則接應宛城潰兵的事兒,都有些不好辦。
因此,王淩能提前想到宛城失守後,接應司馬懿撤退的應對措施,已經是為國儘忠了。
怪也隻能怪曹休,突然抽調了潁川兵馬,導致現在南陽吃緊的時候,司馬懿愣是一點援軍都沒有。
其實也不是真的一點援兵都沒有的,按照司馬懿的預計,天子手上應該有一萬禁衛軍卒的,而以當今天子的魄力,他應該不會吝嗇這點兵力,隻要能有這一萬禁衛軍援軍來支援宛城的話,司馬懿就能好受很多。
至於天子他完全可以從陳留郡調兵入洛陽,拱衛天子安全。
畢竟陳留那地方,乃是曹魏起家之地,那地方的世家和郡兵還是值得信任的。
但,司馬懿等了很久,求援的疏奏發了好幾封了,可依然不見天子哪怕派出一兵一卒來宛城支援。
雖然在事後,司馬懿接到了陳群發來的緊急公文,得知了事情的原因是潼關失守,天子不得不派夏侯尚領禁衛軍去反攻潼關但宛城這邊呢?!
總不能不管吧?!
如今的司馬懿,是真的壓力很大啊。
對麵蜀賊來了九萬人,圍攻宛城,主帥也不再是那個不成器的所謂名將之子,而是名將關羽本人,運用的戰術打法還真就是那個普通,但又極其王道的打法——正麵強攻。
但凡跟關平,鄧艾那樣,不舍得兵力損失,玩什麼陰謀詭計,司馬懿還真的不怕。
以這幫小輩的那點謀略,想讓他司馬懿上當,到底還是差點火候,而且司馬懿真不介意陪這幫小輩們繼續這麼耗下去,反正耗的時間越久,對大魏就越有利。
可麵對關羽,他可不跟你玩虛的。
我的兵力是你的三倍,那還跟你玩什麼謀略啊,直接強攻就是了。
而一旦敵軍開始不考慮用謀略來降低傷亡,就純粹靠堆人命的方式來進攻司馬懿就沒轍了。
他兵少啊。
雖然說,站在兵法的角度上看,用強攻攻城,算是兵法中的下下策.但有時候吧,真不能完全按照兵法的要求去做,不然不過是一個紙上談兵的趙括而已。
是的,蟻附攻城的效率很低,進攻方往往傷亡比防守方要大的多。
但如今的局勢,蜀賊兵力也比宛城防守的魏軍要多的多。
蜀賊因為攻城傷亡兩萬人,關羽損失的起,但魏軍因為守城傷亡一萬人,司馬懿可損失不起。
關羽帶領的荊州軍損失兩萬人最多是有些影響士氣和戰鬥力,但司馬懿損失一萬人,戰損就達到了三成以上,已經是傷筋動骨到隨時可能出現軍心崩潰的程度了。
而最要命的是,如果繼續這麼打下去,宛城也一直沒有援兵到來的話.看不到希望的守城魏軍,軍心士氣隻會比攻城的蜀賊下降的更快。
司馬懿不禁感歎,關羽到底不愧為名將.戰場經驗極其老道,雖然不算是最好的攻城手段,但卻選擇了最適合眼下局勢的攻城手段。
司馬懿如此感歎著,但同時,也展開了自己的應對。
麵對強攻,那要做的應對其實也相對簡單不少,就,單純的,守城唄。
城外的營寨,司馬懿也直接選擇了放棄,收攏兵力入城據守。
麵對三四萬人的敵軍進攻,城外的營寨可以起到很好的牽製和保護宛城的作用,起碼關平和鄧艾就拿這些營寨群沒什麼好辦法。
但對九萬人這種規模的敵軍,數千人駐守的營寨已經徹底失去了作戰意義,繼續分兵堅守的話,隻會被敵軍包圍後各個擊破,憑白損失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