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蜀漢這次北伐失敗後,元氣有所損傷,會給大吳重新找到重返荊南的機會。
而且吧,按照陸遜的想法,蜀漢軍隊的正麵壓力,有那個司馬懿和魏國軍隊去扛,而他們東吳要做的,不過是在後方偷偷摸摸的進軍,威脅一下蜀漢北伐軍的糧道,最後配合司馬懿夾擊一下蜀軍而已,所付出的代價並不會太大,徐庶也不可能放著正麵的司馬懿不管,反過來跟大吳的淮南兵團較勁。
這屬於是以博大的好機會。
當然,這是陸遜所傾向的計劃。
剩下的那個計劃,其實是陸遜這些年對孫權的了解,給出聊另一個方案。
坐視曹魏和蜀賊互相攻打,偷偷摸摸的在後方占便宜,占據兗州東南部的三國一郡,等到雙方分出了勝負,不管是誰獲得了最後的勝利,恐怕都沒有對已經占據了兗州南部的東吳軍動武的底氣。
蜀漢縱使能勝,也不可能前腳剛剛打完曹魏,就轉頭立刻跟東吳開戰。
而如果是曹魏獲勝了,大吳也可以這東部的三國一郡是從蜀漢的手裡奪回去的,能守住兗州都不容易的曹魏,顯然也不會跟身為盟友的東吳翻臉,這個啞巴虧,他們隻能吃下去。
這樣的話,有了兗州南部的三國一郡作為勾連,東吳在淮北和徐州方麵的連接麵積進一步擴大了,將近能有半個中原那麼大。
反正不管選哪個,都不吃虧。
不過嘛.陸遜還是希望,孫權能選第一個方案。
選第一個方案,那明這位大吳至尊還沒有放棄一統下的信心和勇氣,還在想辦法的想要把大吳基業延續的更久一點。
選第二個方案的話也不是不行,但這可不是一個有誌於一統下的君王,該有的格局。
但.大約在出兵一個月後,陸遜接到了孫權的詔書。
孫權最終選擇的,是第二個方案。
這讓陸遜不得不歎口氣,但又不覺得有什麼意外的。
實話,站在江東陸氏的角度上,陸遜也不希望孫權沒事兒就往江北跑,畢竟,陸氏的基業,就隻是在江南,江北這邊,陸氏的影響力最多到淮南而已,再往北,就沒有什麼利益關係了。
可站在孫權密友的關係上,陸遜是真的不希望看到孫權做出這樣的決策。
明明是個可以北上進占兗州的好機會,用這種偷偷摸摸的方式侵占,總顯得有些太家子氣,無法讓人信服。
所以啊其實陸遜也很矛盾的。
再加上.現在的孫權,也不是陸遜早年還熟悉的那個孫權了。
他現在是大吳至尊。
既然如茨話陸遜傳令給朱據,讓他領兵屯駐在上蔡,不要擅自行動。
而他自己,繼續領兵西進,進入梁國,往陳留郡的方向靠近。
占便宜歸占便宜,可這個便宜該占的怎麼瓷實,那也是一門學問。
再一個,陸遜其實也沒有完全放棄第一種作戰希望,也想順手幫一把司馬懿進軍梁國,威脅蜀軍側翼,給司馬懿爭取到調整布置的時間,就是陸遜能幫司馬懿最大的忙了。
至於你司馬懿能不能解圍脫困,到底,還是得看你自己的。
隻是陸遜有一點,沒有考慮到。
就在陸遜領兵進入梁國沒多久,他就接到了自家斥候的情報濟陰郡方向,有一支騎兵部隊正在南下,而進軍的目的地,就是梁國。
陸遜臉色微微一變,然後下令,全軍後撤,撤回沛國。
同時,陸遜又派人,往下邳郡的諸葛誕處傳遞軍令,讓諸葛誕整理部隊,往山陽郡方向集結。
做完這些,陸遜相信,以徐庶的眼光,不會看不出來自己的真實目的。
反正我就是來看熱鬨順便占便夷.你們兩家繼續打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