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太行官道戰(1 / 2)

秦朗率領三萬士卒,從河東郡兵分兩路,一路騎兵集團走官道,一路步兵穿越王屋山,快速馳援河內郡。

這個主意,還真的不是秦朗想出來的。

秦朗一開始的想法,確實跟張溪所預料的那樣,是打算集結三萬士卒一起走官道,從太行山入河內郡的。

理由很簡單,秦朗沒有想的那麼多,而且從統軍作戰的角度來講,騎兵和步兵一同行軍,兵種配置更為合理,遇到蜀賊攔路的話,突破甚至擊潰蜀賊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但,秦朗出發前,司馬師專門來找了一趟他,跟他認真的分析和商議了如今河內郡的情況。

其他的其實沒有太多,就是著重強調了一點,河內郡蜀賊的統帥,叫張溪。

秦朗並沒有跟張溪真正意義上的正麵交手過,他對張溪的名聲自然是知道的,但對張溪的實際能力,卻沒有一個直觀的認知。

但,司馬師領教過孟津渡一戰,司馬師在戰略布局上完全被張溪壓製了,而在戰術上,隻有河心州一戰僥幸討了一些便宜。

所以,司馬師是無法理解秦朗這麼大搖大擺的領兵去支援河內郡的做法的.這到底是領兵去支援夏侯霸的,還是去送人頭的?!

經過司馬師的再三勸和分析,秦朗最終還是選擇了聽從司馬師的建議,選用了這樣的進兵方式。

秦朗這個人吧,他最大的優點就是沒有什麼架子,不會剛愎自用,簡單來就是——他聽勸。

雖然秦朗也知道司馬師的這個“河東大捷”是怎麼一回事,但秦朗並沒有因此對司馬師的能力有什麼誤解。

而且秦朗這次去河內,是要去替換夏侯霸守溫縣的,而溫縣,是司馬氏的老家。

司馬師在什麼地方坑人,都不會拿自己家鄉和家饒安危坑人,他給出的這個建議,肯定是能更好的保住溫縣的建議。

按照司馬師的法,騎兵繞道,步兵鑽山,分兵兩路進入河內郡的話,這種進軍方式本身就是一種減輕溫縣防守壓力的方式,比隻從一路走,給張溪提供重點防禦的行軍方式要高效的多。

秦朗想了很久,也覺得司馬師的這個行軍方式更加合理畢竟自己即將麵對的,是下名將張溪。

所以,秦朗做出了改變,派遣戴陵為主將,韓榮為副將,率一萬騎兵出太行山官道。

自己親率兩萬步卒,以裴潛為參軍,領兵出王屋山道。

兩路齊進,進入河內郡。

戴陵率領騎兵速度快,雖然是繞路了一趟並州,但終究還是比秦朗的本部兵馬先一步抵達了太行山官道的出口。

這一路上,戴陵的心情還是不錯的。

作為曹真留下來的親信班底,戴陵被曹真留在了河東輔佐秦朗,並且在官職上,還是有所提升的。

如今的戴陵,已經是後將軍了。

隻是吧,這個後將軍的職位,對戴陵來,多少也有點壓力畢竟這麼多年來,他就沒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戰績。

當初關中一戰,戴陵的表現乏善可陳,完全被王昶給比了下去,而曹真遠征公孫淵的時候,戴陵又在河東郡,沒有趕上後將軍這個職位,完全是他作為曹真的心腹,被曹真推薦上去的。

至少在這點上,戴陵還是有點廉恥心的,知道自己的戰績不足以服眾,因此這次出征,戴陵還是很希望能夠建功立業,證明自己的。

本來吧,一路帶著騎兵行軍,快速行進到太行山官道口,搶在秦朗的本部兵馬之前進入河內,也算是一個能力的體現可偏偏,戴陵在太行官道口,遇到了孟達的攔擊。

戴陵好歹也是從軍多年的將軍了,作為一個將軍該有的素質他還是有的。

這一路上,戴陵雖然急於行軍趕路,但該派出的斥候和偵騎,戴陵並沒有少派,因此,他很快就得知了前方的具體情況。

當然,這也跟孟達根本沒想藏有關係兩千士卒當道下寨,這誰要是看不到,那就真的隻有瞎子了。

隻是呢,戴陵也很奇怪.根據斥候回報,孟達在官道中間下寨,同時在兩側的山石峭壁上安排了不少的弓弩手,到底是想要乾什麼?!

伏擊?!

伏擊哪有當道下寨的道理?!

硬打?!

一共就兩千步卒當道下寨,麵對一萬騎兵的衝鋒,他孟達哪裡來的底氣硬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