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達顯然是沒有跟張溪有太多接觸,對張溪這個人並不太了解,所以才會有所擔心。
孟達應該也聽過張溪“用兵謹慎”的作戰風格,但孟達肯定想不到,張溪用兵到底能“苟”到什麼程度。
張溪從來不是那種一旦下了判斷,就對自己的判斷盲目自信的人,甚至這貨在有時候,甚至還會三兩頭的懷疑自己的判斷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
事實上,就在孟達和馬岱領命離開後的第三,張溪怎麼想都覺得自己的判斷還不夠保險,因此,他命張翼領兵五千,前往溫縣西南的北中城設防。
北中城這個地方吧,不是什麼大城,甚至原本這地方就不是一個城。
北中城是當年曹魏為了應對孟津渡南岸的威脅,在黃河北岸建立的一個據點,在這裡屯兵監視當時占據孟津渡南岸的漢軍動向的。
而現在,張溪已經領兵占據了孟津渡,並且把戰線往東北推進,打到了溫縣,那麼北中城這個地方,就等於是在張溪的側後方了。
嚴格起來,北中城隻是一個能容納數千饒軍事據點而已,也算不上一個堅固的城池。
派人去這個地方駐紮布防,其實就是張溪擔心側翼有變做出的安排。
張溪的兩個側翼,東南側是黃河沿岸,再遠一點過了黃河就是兗州的東郡了。
那地方,如今司馬懿都在拚命的呼叫援兵呢,又有魏延,薑維等人在哪裡征戰,基本不可能會從那個方向有魏軍援軍到來。
所以張溪真正不放心的,還是西南側,讓張翼去北中城屯兵,就是以防萬一的意思,五千饒規模,既可以保證張翼不會被敵人輕易擊敗,又可以讓張翼有及時示警的時間。
張溪這邊,並沒有跟孟達預料的那樣,一點防備都沒櫻
而秦朗這邊呢秦朗率領著兩萬河東郡兵,穿越王屋山道也沒有發生什麼意外,非常順利的從河東郡鑽入了河內郡。
秦朗領兵進入河內郡的第一件事,就是搶占軹縣,建立進入河內郡的立足點。
原本秦朗還以為,蜀賊能從河陽渡河,以騎兵順著官道進入河東郡,這個在官道沿途的軹縣應該早就在蜀賊的控製下了,要攻下來,多少要耽誤點時間。
可誰能想到,這座城池的城頭,如今依然還懸掛著曹魏的旗幟。
呃.河內大族,竟如此為國儘忠?!
好吧,不管是真的為國儘忠,誓死不降,還是蜀賊初入河內,沒有功夫來搭理軹縣.軹縣還掛著曹魏的旗幟,這對秦朗來,是好事。
既然你還掛著大魏的旗幟,那麼大魏軍隊要入城,你軹縣縣令和軹縣的世家大族們,總不能阻攔了吧?!
就這樣,秦朗幾乎不費吹灰之力的,就占據了軹縣。
而占據了軹縣之後,秦朗的隨行參軍裴潛就站出來了。
秦朗之所以要帶著裴潛一起鑽山,也是有自己的考慮的。
穿越王屋山道的過程中,秦朗是不可能攜帶太多的糧草補給的,也不可能讓河東民夫跟著大軍一起鑽山。
換句話,其實穿越過王屋山道後,秦朗的兩萬郡兵,是缺乏後勤糧草補給的狀態。
占據軹縣後,秦朗要繼續東進,就必須要獲得足夠的糧草,同時也需要有足夠的民夫幫助秦朗來運輸這些糧草,這樣秦朗的大軍才能沒有後顧之憂的在前方作戰。
很顯然,要做到這點,光憑大魏這麵旗幟,恐怕是有點不夠瞧的。
河內不同於河東,河東郡雖然被羌胡騎兵洗劫了一次,但總體來,有河內郡和並州在前麵擋著,又有王屋山和太行山的地利優勢,他們並沒有受到太多的直接威脅。
因此,河東郡的世家們,對待大魏的態度,還是比較緩和的,還是願意繼續支持大魏的。
可河內郡如今蜀賊的張溪可就在溫縣,真要逼急了他們,直接選擇投賊的話,那秦朗就隻能直接麻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