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手頭沒有足夠的鎮守將軍啊。
這次領兵出征,除了秦朗和主將和裴潛這個參軍外,剩下的領兵偏將,都是一些河東世家子弟,基本都沒有怎麼上過戰場的。
留誰在河陽縣鎮守,保證糧草通暢,好像都不太合適.畢竟沒有這個經驗。
再一個,司馬進到底是司馬家的人,這個時候收拾司馬進,雖然大快人心,但你讓溫縣的司馬家,在河東駐守的司馬師,在兗州前線對敵的司馬懿怎麼想?!
現在的大魏,全靠這司馬家的人在前線對抗蜀賊呢,哪怕司馬進再無能,隻要他還沒有造成嚴重的後果或者直接叛國,都不能在這個時候直接處置。
所以.這個貨雖然是個垃圾,但為了大魏,還得讓他繼續鎮守河陽縣。
至於前方情報走一步看一步吧,心點行軍,一路多派斥候偵查,也不是不能趕去溫縣。
就這樣,在秦朗的力保下,司馬進還是留守河陽,而秦朗和裴潛,在河陽隻是簡單的休整了三,然後繼續東進,直奔溫縣而去。
行軍了兩左右的時間,在秦朗不斷派出的斥候偵查下,終於還是發現,前方三十裡處的北中城,有蜀賊屯兵的蹤跡。
兵力不多,大概在三千到五千人左右,北中城的防禦也不是特彆的出色,這個據點的外牆,甚至是土夯的,高度不過兩丈。
這對秦朗來,既是一個機會,也是一個考驗。
很顯然,秦朗也好,裴潛也罷,都知道,這個北中城守軍的意義所在。
一方麵,是守護溫縣進攻蜀賊的側翼,另一方麵,也是為了示警所用。
一旦秦朗進攻這個地方,接下來的戰鬥,必然被張溪所知曉。
而北中城這個地方,不攻破他,又無法直接去進攻溫縣蜀賊的側翼這場仗必須打,而且必須速勝,不能給張溪太多應變的機會。
因此,秦朗立刻率軍急行,趕到北中城,然後立刻發動了攻城。
秦朗是在趕時間,但並不代表秦朗的沒有腦子。
北中城的城牆高度不到兩丈,三個士卒搭人梯都能攀爬上去,而土夯的城牆,堅固程度有限,隻要靠近城牆,有不少的辦法可以直接損毀城牆,殺入城內。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裡的守軍隻有五千人,而秦朗有兩萬人,完全可以做到四麵圍城。
這些加起來,才是秦朗敢在沒有足夠的攻城器具的條件下,發動直接攻城的原因,不是單純的為了搶時間而不顧士卒死活的強攻。
可以,秦朗的想法是沒錯,但就有一點,是不在秦朗的考慮範圍內.北中城的守將,是張翼。
張翼擅守,這是張翼最大的特點。
彆看張翼不顯山不露水的,但實際上,他的擅守,可不在柳隱,郝昭等人之下。
如今郝昭已經病故了,柳隱在守衛所有漢軍退路的孟津渡.作為此時張溪麾下最擅守的將軍,張翼自然被張溪派來守衛北中城了。
而張翼領兵抵達北中城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對自己守衛的城池進行了一個徹底的巡視和評估。
城牆高度不夠,三人人梯就能攀爬.沒關係,在城牆腳下埋填一部分據木,尖刺衝外,讓敵軍士卒無法太過於靠近城牆。
土牆容易被摧垮.沒關係,用竹筷子挨個試探,試探每一處城牆,但凡能被竹筷子捅入的城牆部分,全部扒拉下來重新夯實。
真的,也就是時間不夠,否則的話,張翼真的恨不得把北中城從裡到位重修一遍。
更彆張翼領兵到位後,又對城內的防禦設施和兵力分配做出流整,打造了一些守城用的臨時設施,重新製定防禦時的軍令和措施。
當然,更重要的是張翼可不是司馬進,他可是會派出斥候偵查的。
當秦朗能發現北中城有蜀賊屯守的時候,其實張翼的斥候也已經偵查到了魏賊出現在北中城西側三十裡外。
在那個時候,張翼就已經派人出城,前往溫縣報信求援,自己則在北中城做好堅守待援的準備。
因此,這一場仗,張翼也不算是倉促應戰,雙方都是有備而來。
現在,就看是秦朗的進攻足夠犀利,還是張翼的防守更加穩健了。
今依然隻有兩章,真心抱歉。
私事大概還有明最後一要忙,明可能會無更,提前跟讀者大大們請個假.忙完這一陣之後,更新就會恢複正常,一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