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彆人,是中書令李嚴。
但這事兒吧,李嚴了也沒啥用,他又不是諸葛亮!!!
而且吧,就李嚴這個老狐狸的性格,他主動提起北伐的用意,未必是真的堅持要立刻北上,更多隻是展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感而已。
比起繼續北伐,李嚴更在乎的,是自己在朝廷中的話語權。
而諸葛亮,就沒有李嚴那麼多的心眼子了,他作為丞相,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呢。
延熙五年,在長安的正旦大朝結束以後,諸葛亮召集了張溪,魏延等人暫留長安,一起議事,商議兗州之戰結束後的軍事規劃問題。
政務方麵的問題,諸葛亮早在正旦大朝之前,做出了妥善的安排。
大多是一些文職官員的任命。
現在的諸葛亮,開始有意識的對地方軍政事務進行分離,地方太守,隻管理政務,而地方軍務,一般由地方鎮守將軍來掌控.這樣可以防止地方太守軍政一手抓,再坐擁世家力量坐大,失去控製。
尤其是像兗州這樣剛剛平定的州郡,這麼做,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再起叛亂的可能。
因此,諸葛亮除了讓徐庶出任兗州刺史,掌控大局外,剩下的州郡,基本都是一個太守文官加上一個鎮守武官的搭配。
而出於安撫地方的需要,諸葛亮任命的兗州州郡的文官,基本都是選用了潁川郡或者是兗州本地世家出身的官員.隻有鎮守武將,諸葛亮還需要跟張溪等人認真討論。
其實主要的討論對象,就是張溪,外加一個魏延。
誰讓這兩人,是現在大漢軍方的代表人物呢。
大漢的四大常設將軍,出於一些特殊的原因,劉禪暫時沒有再任命車騎將軍和大將軍的意思,而衛將軍趙雲雖然因為年邁退居二線,這個職位肯定是要伴隨他終身的,不可能輕易改變,所以,四大常設將軍裡,就隻有張溪這個驃騎將軍了。
可以,張溪是現在大漢軍方實際上的第一人。
而除了張溪外,剩下的四征,四鎮將軍裡,也就隻有征西將軍魏延的能力和資曆可以跟張溪相提並論,兩個人自然就成為了軍方的代表,必須跟諸葛亮商議,各地的鎮守將軍人選。
畢竟,當初先帝托孤的時候好的,諸葛亮可以掌控軍政大權,但軍務方麵,需要有軍方的背書才校
這不是劉備的遺命,而是四大顧命大臣之間的默契。
如今雖然張飛不在了,趙雲退居二線,但張溪還在,他必須要做到這一點。
不過嘛,鎮守將軍的事情其實並不重要,如今的大漢,至少在新生代將領裡,人才還是挺多的,不一定都具有統帥大軍的能力,但鎮守一郡之地,很多人都有些大才用的感覺。
因此,按照諸葛亮和張溪,魏延兩饒來回討論,最終決定,由張嶷守衛潁川郡,薑維守衛陳留郡,胡奮守衛濟陰郡,文欽守衛泰山郡,鄧艾守衛東郡。
這五個郡,是大漢在這次兗州之戰中最大的收獲。
而兗州剩下的三國一郡,情況就比較複雜了。
陳國方麵,因為東吳朱據從汝南出兵進攻陳國,廖化兵少,隻能暫時退守陳國北部,保住陳國的三分之一土地。
譙郡方麵,孫韶北上,諸葛虔完全無力抵擋,最終被孫韶擊破,徹底趕出了譙郡,退往梁國去跟毋丘儉彙合了。
山陽郡方麵,胡遵北上速度慢了,又有陸遜的牽製,無法兼顧濟陰郡隔壁的山陽郡,那裡被諸葛誕輕鬆占領。
而梁國的毋丘儉,在胡遵北上後及時趕到了梁國,正好堵住了從碭山而出的陸遜,以一萬人對抗陸遜的兩萬士卒,勉強穩住了防線。
再加上胡遵在進入定陶後暫停北上,陸遜也不敢過於深入,放緩了進攻節奏如今的梁國,漢吳兩家各占一半。
形勢呢,現在就是這個形勢了,關於軍略方麵,現在需要認真討論的地方,其實不在於是不是立刻渡過黃河,而是兗州南部的這個爛攤子,該怎麼收拾。
到底是默認現狀,就此休兵,安定地方,還是趁著現在還有餘力,南下驅趕東吳軍卒,全據兗州。
這,才是這次會議需要商議的事情。
而順著這個會議的議題延伸一下的,其實還有一個更加關鍵的問題——接下來,到底是北進,還是東進。
畢竟,就像司馬懿預料的那樣,漢軍渡河攻打河北曹魏的難度,可比東進進攻東吳的徐州要麻煩的多柿子,還是東吳那邊的比較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