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三年後(二)(2 / 2)

而且這事兒的源頭,也不是彆人,正是諸葛亮!!

三年前,曆史上本該病逝五丈原的諸葛亮,活蹦亂跳的發動了兗州之戰,並且一戰擊潰司馬懿,把曹魏趕出了中原。

這個時空的諸葛亮,並沒有因為殫精竭慮於國事而操勞過度,身體狀況雖然不算太好吧,但也不至於太差,還能有心思考慮一下其他的事情。

在平定了兗州之後,諸葛亮主要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情,就是儘快的恢複兗州的民生,讓百姓儘快的安穩下來生產勞作。

另一件事諸葛亮要對吏治進行一次比較大幅度的調整和改革。

其實吧,諸葛亮不太想在下還沒有徹底平定的時候,就開始動手改革的就如早年諸葛亮和張溪過的那樣,下未定,貿然改革朝政,因疵罪了下士族,對奪取下並沒有什麼好處。

因此,本來諸葛亮是打算在平定下至少要在解決完了曹魏的威脅後,再動手改革朝廷的用人製度的。

但是吧.隨著曹魏的九品中正製暴露出了越來越多的弊端,再搭配上曹魏那邊盛行的“贖罪錢”製度造成的危害,讓諸葛亮終於是看清了,如今的世家大族,到底都是些什麼樣的存在。

而曹魏所屬的河東,河北地區,世家大族林立,那邊的世家大族影響力又極大,如果不能再收複這兩個地方之前,大漢做出相應的吏治和人事改革,將來即使能河東和河北的收複,這些世家大族依然不會太消停的。

諸葛亮思慮了很久,他終於還是下定決心,趁著現在大漢強勢,兵威正盛的時候,把規矩先定下來,省的將來麻煩。

當然,諸葛亮也沒想著一步到位.以如今世家大族的影響力,這就不是能一步到位的事情。

諸葛亮想的,不過是采取一些措施,先限製住世家大族的權利,為下平定後的大改革打好基礎而已。

因此,諸葛亮先是聯合了禦史台的禦史大夫虞翻,兩人一起上奏子劉禪,請求他派出禦史台的侍禦史和直禦史們,巡查地方,考核吏治。

這是禦史台本來就應該承擔的責任,但是吧,這些年裡,大漢的重心一個在北伐上,另一個在遷都長安,穩定政局上,禦史台的存在感極其微弱。

這讓虞翻這個禦史大夫非常的不滿.每次隻能逮著一些朝廷京官的錯誤開噴,能噴的地方少不,這些京官誰不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了不起的降職罰俸而已,傷不到什麼汗毛。

而這次,諸葛亮主動找到虞翻,提議進行全國範圍內的吏治考核,虞翻想都沒有想的,就答應了。

禦史台的責任,就應該是監察百官,核查吏治總算是有用武之地了。

而劉禪對這個事情的態度嘛.當然是想都不想的直接同意了。

相父要做的事情,那肯定是對的,也是為了我這個當皇帝的好.有啥不同意的。

更彆,這次相父還是跟禦史台的虞大夫一起上奏的一直以來,相父和禦史台之間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目的就是避嫌,這次居然打破了這個慣例,那這個事兒,肯定是不聊。

隻要基於這兩個前提條件,那麼相父要做什麼,那就讓他去做好了。

就這樣,在大漢延熙六年的春節過後,大漢境內的第一次吏治核查,就這麼開始了。

虞翻往荊州,益州,雲州,秦州,涼州,兗州,司隸七個地方都派出了直禦史一人,侍禦史五人,一共四十二人,核查地方吏治。

如果隻是單純的核查吏治的話,事情還不至於太糟糕.真正要命的是,在這四十二位禦史臨行前,諸葛亮給與了這些禦史大夫們風聞查事的權利,同時給與了直禦史七灑動當地郡兵的權利。

禦史風聞查事,按照朝廷的慣例,被彈劾的官員必須暫停職務,避嫌待查也就是,侍禦史查訪地方的時候,可以憑借聽到的傳聞,臨時免除一地官員的職位,一直到調查清楚為止。

而直禦史七人,掌握調動郡兵的權利這事兒就更加麻煩了。

換句話,如果直禦史覺得地方吏治腐敗到了影響地方政權,需要調動兵力平叛的地步了.他是真的能調動軍隊來執行平叛任務的。

這個權利,給的是非常的大的,大到但凡派出去的禦史有點什麼歪心思,都能造成民不聊生,甚至地方叛亂的結果。

但是這年月的“民”,可不是皇權集中後的普通百姓,而是世家大族。

“民”,在這個時代,可不好惹果不其然,在侍禦史大量派出後,益州,雲州,涼州,都有地方因為禦史大夫巡查吏治而造成的叛亂。

尤其是益州,益州治下的陰平郡,那是舉郡皆反。

這下可把益州刺史譙周給急壞了.特麼這都叫什麼事兒?!

這兩沒更新的原因呢.找借口的法,是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開始收尾的最後一段情節,思考了很久。

不找借口的原因:玩遊戲玩嗨了。

抱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