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三年後(三)(2 / 2)

彆的地方,雖然也有民變,也有叛亂,但那基本都是數個郡內的個彆縣而已,波及的範圍都不大,規模也,有些甚至都不需要直禦史去調兵,本地縣尉調動本地郡兵就能給平了。

偏偏你益州那邊一個郡都造反了.要是連這麼大的事兒朝廷都沒有動作的話,那朝廷才是真的沒救了。

因此,諸葛亮借著陰平郡造反的事情為由頭,上奏子,要求進行人事選拔製度的改革,重新恢複兩漢的異地任命製度。

簡單來,就是本地人不能在本地當官,必須到其他地方去。

不過嘛,諸葛亮到底還是給益州世家大族們留零漏洞.這個本地饒概念,僅限於本郡,而不是跟兩漢時期一樣,抬高到州的級彆。

如果諸葛亮直接恢複兩漢的異地任命製度,要求益州人不能再益州當官,荊州人不能在荊州當官,這個步子邁的就有點太大了。

後漢末年的這四十餘年戰亂,各地早就形成了本州人出任本州官吏的習慣,各種利益關係已經成型了,貿然打破的話,麻煩必定不了。

到了那個時候,就不僅僅是益州世家大族反對,而是大漢如今治下的七個州的世家大族集體反對了。

可如果僅僅是局限到郡的範圍的話,其實對其他各州的影響並不大畢竟其他州的太守,理論上都是朝廷任命的,並不是本地世家大族能了算的。

隻有益州是例外。

當初的利益交換,就是益州人可以任命益州本地的郡縣主官。

至於是蜀郡齲任犍為郡的太守,還是巴郡齲任梓潼郡的太守,這對益州世家大族的整體利益,是沒有什麼太大的損害的。

這是一個益州本地世家大族能夠接受的政策畢竟一個郡集體造反這事兒,總得有個法才行,這點讓步,益州世家們還是可以接受的。

但對諸葛亮來,隻要打開了這個口子,很多事情就好辦了。

益州世家大族想的是,可以讓蜀郡人去當犍為郡太守,讓巴郡人去擔任梓潼郡太守可諸葛亮想的是,同樣是外郡人,憑什麼潁川人就不能去當蜀郡的太守呢?!

當然了,有些事情,諸葛亮暫時還不會立刻去做,但隻要口子打開了,規矩上沒有問題了,隻要時機合適,該怎麼做的時候,就由不得益州世家們再嗶嗶了。

當然,也由不得其他州的世家大族亂話。

而除了這個人事任命上的改革外,諸葛亮還對人事選拔製度,進行了一定的調整。

季漢現在實行的,依然還是以察舉製為主的人才選拔模式科舉製就搞過這麼一次,還是在十幾年前的事兒了。

那時候,不管是季漢內部,還是下人,都覺得那不過是一場鬨劇而已。

但現在,諸葛亮覺得,科舉製這個事兒,是可以提上日程了。

當然,諸葛亮要用的,也不是張溪所的那個科舉製.那玩意兒,沒有個百餘年的積累,是不可能打破人才壁壘的。

畢竟,這年月,寒門出人才的幾率實在是太低了,至於百姓,那就彆想了。

所以,諸葛亮是以這次吏治核查,大部分地方主官考核成績隻有中上為由,要求對人才選拔製度,加以限製。

以後地方察舉推薦上來的人才,必須要再接受一次朝廷組織的科舉考試,以確定察舉人才的能力。

擅長治理地方的,送去地方為官,擅長統籌管理的,留在京城培養,擅長兵法謀略的,送去軍中曆練當然,大家都有晉升空間,但最開始的起點,必須以科舉成績話。

而就在延熙七年春,大漢進行鄰一次這樣的人才選拔製度,選出各種人才,總計四十三人。

這四十三人,有些被派去了各州地方,從郡級佐官文吏做起,有些留在洛陽跟隨諸葛亮處理政務,有些去了軍中效力。

但,作為第一批通過這樣的辦法選拔出來的人才,不管是在中央還是地方,是在政務還是軍務領域,都不會走的太順利。

因此,諸葛亮還必須時刻關注這批人才,不能讓他們出什麼大紕漏,給反對這種人才選拔方式的人以口舌。

所以啊,這三年,其實對大漢來,其實也不是什麼順利的三年。

三年的時間裡,不僅僅有內部叛亂,還有各種各樣的內部改革造成的內部動蕩.突然間諸葛亮要進行第六次北伐?!

這事兒,難怪連龐統都不怎麼讚成。

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雖然被某個光頭用的臭了街了,但大多時候,它還是有道理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