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陵不是徐蓋,作為一名征戰沙場二十餘年的將軍,雖然礙於資和能力,稱不上什麼名將,但他到底是經驗豐富的老將軍了。
司馬師讓戴陵以五千兵馬堅守猗氏縣五,戴陵雖然守的很艱苦,但終究還是守到鄰五,然後率領殘餘的兩千多士卒往北突圍,退往了汾陰縣。
至於為什麼不撤回安邑縣跟司馬師彙合.不是戴陵不想,而是不能。
戴陵隻有五千士卒,需要麵臨薑敘六萬大軍的圍攻,他能守五,已經是超水平發揮了。
因此,在守衛猗氏縣的時候,戴陵的傷亡不,到最後突圍的時候,全軍隻剩下兩千餘人。
而猗氏縣四周被圍,西側和南側都是蜀賊的攻城主力軍,而東側通往安邑縣的官道,戴陵用腳後跟想都知道,薑敘肯定安排了重兵伏擊,因此,戴陵隻能選擇蜀賊圍城相對薄弱的北側突圍,退往汾陰縣暫避。
而司馬師呢,他的運氣比郭淮要好的多,有戴陵為他爭取到了足夠的撤退時間,他還是搶先一步的撤回了安邑。
司馬師撤回安邑後,立刻下令全城戒嚴,非郡兵士卒外,任何人不得在城內走動,違者,殺無赦。
同時,司馬師又下令自己的親兵接管了安邑縣四門防禦,更改了巡城號令,斷絕城內城外的一切接觸,防止安邑世家和蜀賊裡應外合。
一番緊急應對布防下來,還沒有看到蜀賊出現在安邑城下,司馬師這才稍微鬆口氣。
可就在司馬師做好了死守安邑,等待援軍的準備時聞喜縣傳來緊急軍報,蜀賊圍攻聞喜縣,聞喜縣令告急。
是的,鄧艾在鑽出中條山後,並沒有選擇進攻安邑縣,而是去了聞喜縣。
在鄧艾看來,安邑的位置,距離更靠前線的解縣和猗氏縣也不算太遠,司馬師如果反應迅速的話,也是有可能及時回援的。
而且,根據安邑衛氏提供的情報,司馬師對安邑並不是沒有任何防備,他還留下了五千士卒守衛安邑鄧艾和王平一共隻帶了兩萬士卒鑽入中條山,在山中的惡劣環境下行軍,不可能沒有損失,士卒多少會有些疾病或者傷病,僅靠手頭的這點人,恐怕很難在短時間內攻克安邑。
哪怕有衛氏裡應外合,難度也不。
因此,鄧艾和王平商量了一下,選擇了安邑城以東一百裡,對司馬師來更加後方的聞喜縣動手。
雖然進攻聞喜縣,不會有內部世家大族的配合,無法做到裡應外合,但聞喜縣城內隻有一千人左右的守軍。
來回比較一下,鄧艾和王平都覺得,進攻聞喜縣的風險,要更一些。
就這樣,王平效仿簾初偷襲宛城的戰法,精選了五百無當飛軍在淩晨時分發動偷襲,用勾爪爬上聞喜縣城樓,占據一塊立足地,然後接應鄧艾率領的主力跟上,一舉偷襲得手,打開了城門,攻破了聞喜縣。
在占據了聞喜縣之後,鄧艾一方麵快速的出榜安民,另一方麵,鄧艾親自登門拜訪了聞喜縣裴氏的宅院。
出榜安民,是為了穩定民心,而拜訪聞喜縣裴氏嘛.是為了做戲。
鄧艾是不確定裴氏現在對大漢的態度的,畢竟裴潛年初的時候才去鄴城赴任曹魏的尚書令。
但是呢,鄧艾也很清楚,河東裴氏是河東世家的翹楚世家,攻下了聞喜縣,不管河東裴氏的真實態度如何,哪怕是裝裝樣子,鄧艾也得親自來拜訪一下。
雙方其實也沒有談什麼太過於深入的話題,大家都是聰明人,有些事情,彼此心知肚明。
鄧艾需要裴氏來穩定城內的世家局勢,而裴氏也需要保住闔家性命就是彼此配合做戲的扯了一堆廢話,扯夠了半的時間,讓外界看到大漢對河東世家的看重就可以了。
然後鄧艾告罪離開,裴家的老太公親自送出門外,也算是給足了艾麵子.轉眼鄧艾就下令自己的親衛,加派人手“保護”裴家,而裴家也相當默契的下令所有家人閉門不出。
這樣一來,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切斷裴家和外界互通消息的通道,哪怕裴氏依然心向大魏,至少也可以給鄧艾爭取到十左右的應對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