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兵臨城下(1 / 2)

季漢三路大軍討伐鄴城,如今已經到了最後的時刻了。

東路,張溪,魏延兩人領兵圍攻魏縣,司馬懿在東路陳兵阻擋,西路軍諸葛亮為帥,圍攻朝歌,秦朗和夏侯霸聯軍敵之。

這兩路大軍,暫時還都有人能擋住他們,把他們擋在鄴城之外。

可北路的鄧艾軍,曹爽就隻能依靠唐隆率領的兩萬範陽郡兵了.這個時候曹爽抽調司馬懿回援,司馬懿不僅不回軍,還派了蔣濟到鄴城來明情況,曹爽能不生氣嗎。

往了,司馬懿這是不聽軍令,罔顧國家大事。

往大了,他司馬懿這是擁兵自重,包藏禍心,有叛國之危。

尤其是司馬懿派遣蔣濟回鄴城來解釋原因的作為,更加加深了曹爽對司馬懿的猜忌。

真要是對大魏忠心不二的話,你司馬懿要派人來解釋不調兵的原因,不應該派你兒子司馬昭來解釋麼?!

找理由把蔣濟調離魏縣,恐怕轉頭你司馬懿就會投降蜀賊,引兵反攻鄴城吧!!!

因此,當蔣濟回到鄴城後,曹爽第一時間就選擇了扣押蔣濟,然後緊急派出了自己的胞弟曹訓,帶著子旨意,前往魏縣,接管司馬懿的兵權。

務必要在司馬懿徹底控製住魏縣兵權,投降蜀賊前,把司馬懿拿下,替代司馬懿守衛魏縣。

事實上,曹爽其實也知道,這麼做不過是亡羊補牢,司馬懿要是真的想要投降或者造反的話,當蔣濟離開魏縣的那一刻,他就能做但如今不是沒有辦法了嘛,如果不掌握住司馬懿手裡的那支軍隊的話,蜀賊就長驅直入了。

因此,曹爽這麼做,也不過是儘人事,聽命而已。

但,還沒等曹訓從鄴城出發呢,曹爽再次接到了北方的戰報——鄧艾領兵,入常山國。

鄧艾在攻取代城後,並沒有順勢去收降代郡的其他各縣,而是在代城稍作休整,補充了一些糧草後,立刻出兵西南的常山國。

劉豹和步度根率領的胡兵義從在中山國跟唐隆所部的兩萬範陽郡兵對峙,導致唐隆根本不敢輕易離開自己駐防的城池.在大平原上,步兵放棄城防優勢,跟騎兵野戰,不管怎麼想,都不會有太大的勝算。

哪怕對手是胡人騎兵,戰鬥力無法跟中原騎兵比較,但唐隆也不是什麼名將,他麾下的郡兵也不是什麼精銳,兵種的克製還是無法消除的。

因此,唐隆根本不敢離開中山國境內的縣城,去隔壁常山國布防,而常山國此時根本無兵可用,鄧艾完全是長驅直入。

從常山國到鄴城,雖然算是轉了一個圈,但是進軍路線上,隻有夏侯獻率領的一萬士卒,而這一萬士卒之前的任務是進攻壺關,如今也駐紮在壺關之下,要撤回常山國布防的話,時間上也有點不夠。

但除此之外,曹爽已經找不到可以抽調的最後兵力了。

無奈之下,曹爽隻能動用最後的手段——世家大族。

隻是,局勢已經崩壞到了這個地步,河北的世家大族是不是還願意站在大魏這一邊,實在有點不太好了。

河北世家也好,河東世家也罷,確實在大魏可以獲取自己家族的最大利益,如果有可能,他們當然會願意支持曹魏政權。

但是吧,如果當曹魏政權真的到了朝不保夕的時候,世家大族首先要考慮的,是自己家族的利益,其次,才是如何保全曹魏政權。

曹魏給的特權雖好,但也要有命享受才行為了曹魏,豁出去自己家族的事兒,這可不符合世家大族一貫的作風。

所以,當曹爽試圖通過服鄴城周邊的世家大族,從他們身上征集到足夠的私兵,用來保護鄴城的時候.其實曹爽自己也覺得這事兒不太靠譜。

但,出乎曹爽預料的是,他居然真的湊出了兩萬多各大世家的私兵部曲出來。

這事兒,真的是讓曹爽大喜過望了。

其實吧,這事兒也不難理解爛船還有三千釘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