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不能指望這些烏合之眾能有多少的戰鬥意誌和組織度,他們打順風仗還可以,一打逆風局,稍有不利必然四散而逃。
這點,陳祗是感同身受的。
就這樣,不過七澳事件,鄧艾就徹底擊破了鄴城以北的最後一支魏軍,領兵占領了真定縣後,繼續領兵南下,直逼鄴城。
而此時的鄴城,曹爽已經是徹底沒辦法了。
不到半個月的事件,曹爽搞出來的最後的努力也徹底泡湯了,如今的鄴城極其空虛,守軍算上那些老弱病殘的郡兵,加起來也不到兩千人.怎麼守?!
抽調百姓上城牆麼?!
任何時代,沒有經過操練的百姓上城牆守城,都是在添亂,隻會乾擾正規軍的守城秩序,加快失守的速度而已。
現在曹爽真正在考慮的,是與鄴城共存亡,還是保護子,棄城而走。
如今的冀州局勢,雖然已經是遭到蜀賊的三路夾擊了,但是吧,蜀賊到底沒有兵臨城下,還不到圍城的地步,如果現在就放棄鄴城而走,去冀州東部的南皮,或者索性退往幽州,尋求田豫的庇佑,也不是沒有可能。
曹爽倒是不擔心去幽州的話田豫不接納,田豫的為人和忠誠,曹爽還是信得過的。
隻是曹爽雖然政治智商不高,但也清楚,如果自己這麼做的話,就徹底喪失了大魏的正統性,淪落到了跟公孫淵一樣,偏安一隅的地方諸侯的地步。
那麼做,雖然大魏還能繼續保存社稷,但也不再是下正統,會喪失掉下人心的。
可如果跟鄴城共存亡的話.鄴城一破,人都沒了,直接就身死族滅了。
這兩個選擇,曹爽都不太想選,但是吧,如果非要選一個的話,那麼曹爽還是希望選擇後者。
起碼能活命。
隻是,就算要突圍,那也需要有一定的兵力保護才行,否則這一路逃亡,還要麵臨蜀賊的千裡追殺根本不可能逃的太遠。
而如今,距離鄴城最近的三支大魏兵馬,分彆是秦朗,夏侯霸的朝歌守軍,司馬懿的魏縣守軍,以及中山國的範陽郡兵。
秦朗,夏侯霸兩人鎮守朝歌,而這個地方,麵對的是諸葛亮率領的十餘萬兵馬圍攻,去投靠這兩人,跟自己往蜀賊兵堆裡送沒什麼區彆。
去投靠範陽郡兵,那就要出城北上,隨時可能會被從常山國而來的鄧艾軍堵個正著,風險也不。
如此一來,就隻剩下去魏縣這一條路可以走了。
如果是平時,曹爽肯定是不想去魏縣的,因為那裡是司馬懿在鎮守,而曹爽根本不信任司馬懿,再加上如今司馬懿的態度如何也不好,去了也免不了有自投羅網的風險。
但是吧,曹爽之前不是派淋弟曹訓去接管司馬懿的軍權了嘛,到現在為止,曹訓也沒有傳回來不利的消息.隻要曹訓能掌握到一部分司馬懿的兵權,那也算是有個保障。
再一個,去魏縣的話,都不需要領兵突破蜀賊的攔截,直接棄守魏縣,北退過了界橋,退守南皮,從而進入幽州的話.這一路上,根本沒有蜀賊的兵馬,唯一要應對的,隻有冀南的張溪,魏延等人而已。
甚至操作得當的話,可以把攔截任務交給司馬懿去做,讓司馬懿跟張溪,魏延等人去拚命既可,一舉兩得。
因此,曹爽越想,越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
不過就有一個問題.自己到底該怎麼服朝臣,服太後,棄守鄴城,退往幽州。
雖然之前曹爽確實是大權獨攬吧,但這種關係到國閱大事兒,也不是他曹爽想怎麼辦,就能怎麼辦的朝中的老臣,子,太後的態度如何,也是需要有所顧慮的。
再一個,曹爽多少還要點臉,他也想給自己留點好名聲,這種棄國都而走的事兒,怎麼想都不是一個好主意他能不自己提出來,最好還是不要自己提出來的好。
所以,還需要找一個替死鬼,來代替自己提出這麼一個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