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麵,李嚴需要時間來掌控朝政,在朝中安插自己人,鞏固自己的權威和地位,另一方麵,李嚴也需要時間來跟劉禪建立起信任關係,讓自己能在劉禪心裡的地位,超過其他人。
因此,李嚴必然會想方設法的滿足張溪這邊的錢糧要求的。
這麼做,對李嚴來說,有兩個好處。
一個,是可以討好劉禪,畢竟劉禪親自製定的東征國策,李嚴做的儘心儘力,完全可以在劉禪心裡加深印象分,為他獲取劉禪的信任。
另一個,李嚴儘可能的把錢糧分配往東征方麵傾斜,那麼勢必會影響到冀州等地的錢糧分配數額。
這樣的話,在鄴城坐鎮的諸葛亮,隻要一天無法穩定冀州,徹底滅魏,那麼他就得鄴城呆著,無法回到長安,跟李嚴爭奪中樞控製權。
甚至於,李嚴這麼做,諸葛亮連上書彈劾李嚴都沒用,畢竟李嚴是在嚴格貫徹國策施政,合情合理。
相比較張溪,李嚴還是更加忌憚諸葛亮,畢竟諸葛亮現在還是丞相,天然有掌控朝政的名義,一旦回到長安,李嚴手裡的權利必然被削弱至於東征計劃,李嚴真不擔心。
東吳如今國力還算強盛,豈是那麼好滅的,就算李嚴全力支持張溪滅吳,張溪沒個三五年的時間,也彆想平定東吳,順利回師。
再說了,張溪這個人,久鎮地方,在朝中也沒什麼根基,哪怕立下了滅國大功回朝,對李嚴也造不成太大的威脅支持張溪,可比支持諸葛亮劃算的多。
因此,當張溪上書,向朝廷要錢要糧要人的時候,李嚴配合的那叫一個積極。
不僅很快就幫張溪搞定了錢糧的問題,甚至是張溪要求的,抽調王濬前往巴郡,擔任巴郡太守,操練水軍的事情,也是很快就搞定了。
一封詔書,就把王濬從並州給調任到了巴郡一南一北,相差數千裡。
差點把王濬都給整的有點懵了。
王濬雖然在配合鄧艾進攻並州和鄴城的時候立功不小,但他資曆太淺,戰後也不過是得了一個蕩寇將軍的雜號將軍銜而已,讓他去巴郡當太守算是破格提拔,是好事兒。
但問題是奉命組建巴郡水軍是個什麼鬼?!
他又不懂水戰!!!
是的,這個時空的王濬,從出仕開始,就一直是在河洛以北的地區作戰,指揮的都是步騎,根本沒有任何水戰經驗。
更彆說要從無到有,一手組建一支水軍艦隊了。
要說水戰兵書嘛,王濬倒是讀過一些,但基本都是淺嘗輒止,略有涉獵而已這怎麼去用到實戰中啊?!
王濬又不是那種剛剛入仕,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年輕了,都三十多歲的人,當然懂得實戰經驗的重要性,他可不認為他腦袋裡的那些水軍知識,可以滿足他操練一支數萬人的水軍了。
就他那點可憐的水戰知識,真要上了戰場,恐怕連一些精銳水軍的偏將,或者是校尉都不如吧。
本來王濬還想著上書解釋一下,表示自己沒有水戰能力,恐怕無法擔當如此大任.但自己的前任上司鄧艾從冀州來信,表達了對王濬升職的祝賀。
這時候王濬才得知,原來抽調自己巴郡當太守的人,是大漢如今唯一的一個實權州牧,荊州牧,驃騎將軍張溪。
王濬頓時不想解釋了,隻想著好好大乾一場。
畢竟,世人都知道,張驃騎有著近乎令人無法理解的識人之明,他推薦的人才,基本沒有用錯過地方的。
王濬甚至現在都開始覺得,說不定自己真的是一個水戰天才,隻是自己以前不知道而已。
再說了.那個羊衜,能在短短數年間,從一介書生,成為一方水戰名將,名頭不弱於東吳水軍名將朱然,自己出身世家,又有水戰兵書加成,難道還能不如一介書生?!
一想到這裡,王濬立刻收拾包裹行囊,趕赴巴郡,開始組建巴郡水軍。
而隨著王濬抵達巴郡,上任巴郡太守,開始組建蜀地水軍後,張溪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一下子就輕了很多。
十萬水軍,再加上王濬,羊衜,鐘離牧,以及老將軍文聘.張溪就不相信了,水軍建成之日,還能乾不過一個小小的朱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