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吐蕃挑釁,唐皇宣戰(1 / 2)

含元大殿上,身穿紅黃藏袍,滿身佩戴念珠佛牌,麵容棕深,長發高髻的吐蕃使者,麵色莊重的從後方諸國使中走了出來。

雙手高舉,手中捧著一隻棕色,布滿梵文的盒子。

霎那間,無數的朝臣,無數的國使,無數的目光全都落在了穩步向前的吐蕃國使身上。

冷漠,肅殺,算計的目光多來自上方。

大唐無數中樞重臣,王公貴族,凶悍武將,還有諸邊州刺史,一道道銳利的目光如同刀劍一樣的紮在吐蕃國使身上,一時威壓如山,讓人呼吸不暢。

熱切,戲謔,嘲諷的目光多來自後方。

東島,西域,南洋,北疆,諸國使臣懷著種種不一樣的心思,審視的看著眼前這一幕。

李絢站在諸王之中,冷漠的目光落在了吐蕃國使的身上。

每年的正旦大朝會,所有人都在恭賀大唐皇帝萬壽無疆,恭賀大唐國祚千秋萬代,但總有人會在這個時候,向大唐皇帝挑釁。

比如當年的東西突厥,吐穀渾,高句麗,新羅,還有吐蕃。

這其中大多數國家,不是被大唐打的亡國滅種,就是奄奄一息,不敢再有蠢動。

如今唯一例外的,就是吐蕃。

大唐和吐蕃多年戰事,有勝有負,但吐蕃每年朝貢大唐卻從未停過。

畢竟大唐吐蕃翁婿之國,表麵上的關係還是要維持的。

當年即便是大非川之敗後,吐蕃依然新年朝拜,當然,少不了要陰陽怪氣一番。

然後即便是現在,大唐積極準備西征,雖然不至於傳的沸沸揚揚,但大軍調動,很難完全瞞的過有心人。

這一次新年朝拜,吐蕃國使肯安分才是怪事。

眾目睽睽之下,吐蕃國使滿臉虔誠的走到了大殿中央,雙膝跪倒,高舉棕盒,尊敬誠懇的說道:“臣,吐蕃國使紮巴拉,叩拜大唐天聖皇帝,祝願皇帝陛下萬壽無疆。”

“國使請起。”李治微微笑笑,神態輕鬆,伸手一抬,吐蕃國使順勢起身。

手裡棕盒平舉,紮巴拉恭敬的說道:“為慶賀皇帝陛下新年嘉慶,外臣今奉上大僧鳩摩羅什輕手書寫《金剛經》一卷,大僧鳩摩羅什頂骨舍利一顆,祈願大唐吐蕃萬年友好,共享太平。”

萬年友好,共享太平……殿中諸臣,心中同時一聲冷笑。

大唐和吐蕃之間的戰爭,哪一次不是因為吐蕃率先挑釁而起,從鬆讚乾布開始,吐蕃曆代讚普都要在大唐和吐蕃邊境線挑撥幾回,引發兩國戰事,這就是吐蕃。

“大僧鳩摩羅什,若朕所記不錯,當年鳩摩羅什佛傳東土之後,便返回了天竺,吐蕃又是怎樣得到了他的頂骨舍利?”李治身體微微前傾,他的話雖然像是在問,但語氣卻讓人知道,他已經知道了答案。

佛教傳入中土,雖然在漢時就已經成行,但佛教在中土發揚光大,後來有三個人物最為重要。

首先便是東漢時期的天竺僧人明法,萬裡趕赴大漢,為漢明帝講法,漢明帝為其修建了白馬寺。

第二位是東晉十六國時期的鳩摩羅什,鳩摩羅什在大唐翻譯了大量的佛法經書,為龍樹學派在東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禪宗、唯識宗、天台宗、華嚴宗、三論宗、成實宗、密宗、淨土宗,中土八宗共祖便為龍樹,鳩摩羅什傳法之重,可見一斑。

第三位,便是法師玄奘,玄奘西行,大乘普傳。

正是因為如此,紮巴拉拿出鳩摩羅什親手撰寫的經書不算什麼,這東西在大唐境內就有幾十本,但他拿出了鳩摩羅什的頂骨舍利就不一樣了。

高僧過世之後火化得舍利,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然而舍利亦有不同,頂骨舍利為最重,其他肩骨,肋骨,腳骨舍利次之。

當年鳩摩羅什佛傳東土之後,便返回了天竺,最後在天竺圓寂。

他的頂骨舍利,自然是重中之重,被天竺國王莊重供奉,可這樣一顆如此貴重的頂骨舍利,如何會到了吐蕃手裡。

吐蕃國使紮巴拉跪在殿中,低眉垂眼,輕聲說道:“自然是天竺拉普其特國王親手奉上,天竺國王奉送我王各類真傳佛經三百部,大僧舍利數百顆,其中除了鳩摩羅什的頂骨舍利之外,還有一顆龍樹和尚的頂骨舍利,如今被我王供奉在大昭寺。”

“所以說,中土諸派佛門祖師的頂骨舍利,被你王從天竺國王的手裡搶了過去。”李治開口一句話,直接戳破了吐蕃國使話裡真正的用意。

用心險惡啊!

李絢站在諸王之中,呼吸微微沉重。

他知道,如今這個消息一旦傳揚開來,中土佛門各宗派恐怕會直接炸鍋。

不要將佛門當成什麼萬事毫不掛心的聖人宗派,彆忘了,當年太宗起兵之時,少林寺亦有十三棍僧出山相援,雖然在陣戰之中沒起到什麼作用,但其在佛門之中的影響,在佛教徒心中的影響,對大唐平定天下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如今,中土八宗共祖龍樹的頂骨舍利,被吐蕃從天竺搶到了大昭寺,佛門不群起上書請皇帝幫忙搶回才是怪事。

吐蕃用心險惡啊!

……

“陛下,這些是天竺國王奉送給我王的。”紮巴拉微微俯身,麵色惶恐,隨後,他誠懇的拱手道:“今日,我王將大僧鳩摩羅什舍利奉於碧下,願大唐和吐蕃兩國永享太平,萬世安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