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中,李治抬頭,似笑非笑的看著李絢:“聽說你找楊炯了?”
“是,臣想找楊炯寫一篇檄文,討伐吐蕃。”李絢認真拱手,誠懇回答。
李治笑著點頭,感慨道:“朕知道,你曾經說過,想用一篇檄文逼唐古拉山的吐蕃軍團北出。”
“是!”李絢躬身,認真說道:“這樣的檄文,在論欽陵那樣老辣的人物麵前,根本不起作用,但是在整個吐蕃上下層百姓,前線軍卒眼裡,被人率兵堵住北側出口,無儘嘲諷,他們還被迫收縮在山裡,能忍得住才怪。”
李治神色認真起來,點頭說道:“看來的確能夠起到一些作用。”
“臣也希望如此,畢竟這是我大唐少有的輕鬆機會。”稍微停頓,李絢再度向前拱手,然後說道:“臣其實還希望這篇檄文能夠動搖得到吐蕃新任國主赤都鬆讚……若能激的他逼迫論欽陵,甚至和論欽陵起衝突,我大唐便有不戰而勝的機會。”
“但這樣的機會不多。”李治微微擺手,但隨後又說道:“不過難得你如此用心了。”
“這是臣分內之事。”李絢認真躬身。
“楊炯如何說?”李治身體微微前傾,檄文之事若真的有用,威力不可同日而語。
李絢當年就勸過李治,將王勃,盧照鄰,楊炯,駱賓王四人集齊,然後共同寫一篇檄文,最好能直接罵死吐蕃國主芒鬆芒讚。
可惜那個時候,李治並不知道芒鬆芒讚已經病重,不然一篇檄文,真的可能將他罵死。
李絢拱手,說道:“校書郎說,此事需要細細斟酌,不能倉促而為,而且,他也會去信蜀中,詢問杜審言之意,畢竟此種事情,還是杜審言更加合適。”
“的確,罵人這種事,還是杜審言最合適,哈哈哈……”李治忍不住的笑了起來,隨即擺擺手,說道:“伱繼續。”
“是!”李絢認真拱手,說道:“臣乾脆請校書郎聯係盧照鄰,還有賀知章,幾人一起行文商議,當能成一篇好文章。”
“不錯。”李治感慨的點頭,說道:“不管此事能否說的吐蕃君臣混亂,但有此行,便是一樁盛事,傳旨,賜幾位愛卿半年假期專司此事,若來京中,秘書省負責仔細款待。”
“喏!”帷帳以後,一名舍人站起來拱手。
李治轉身看向李絢,問道:“朕聽說賀季真在昌州做的不錯,你什麼時候放他回來參加科考?”
“陛下竟然還記得賀季真之名。”李絢有些驚訝的拱手,然後說道:“自從當年不第之後,賀季真便一直在興海當任主簿,這幾年間著實曆練出不少……陛下既然想他,臣讓他今年年底回來參加科舉便是,今年是趕不上了。”
科舉之事,年底十一月份的時候,就要進行報名,之後還有行卷揚名一係列的事情,很麻煩。
“明年也好。”李治點點頭,說道:“明年你要兵伐吐蕃,科舉之後,朕將他調回昌州任縣令便是。”
“多謝陛下恩典。”李絢感激的躬身。
一般科舉進士,科舉之後,能夠任以一縣尉便已經相當不錯,縣令比縣尉起碼要高出三級。
皇帝一句話,便讓賀知章省了好幾年的磨勘。
李治微微擺手,說道:“昌州這幾年興旺,賀季真也是有功的,朕不過是順勢獎勵而已。
對了,聽說,你府中也有人要今年科考?”
“是,河北宋璟,櫟陽縣令宋務本之孫,衛州戶曹參軍宋元撫之子,宋務本早年曾隨左相在高句麗征戰,有幾分香火情,便在臣等府上讀書。”李絢簡單的說了來龍去脈。
宋璟是劉仁軌的關係,劉瑾瑜拉到了彭王府。
“臣調用過幾次,其人能力不俗,不在姚崇之下,若能中舉,當能為陛下,為朝廷效力。”李絢認真躬身。
“要不今年科舉之後,朕也將其調到昌州?”李治沉吟起來。
李絢趕緊拱手,說道:“陛下,不可,宋璟有用之才,在朝中比在地方更能發揮其能力,還是讓他留在朝中為陛下效力。”
李絢拒絕的非常果斷,絲毫不給皇帝勾連自己的機會。
“朕記得,你對姚崇的事情也不怎麼管。”皇帝看著李絢輕輕點頭。
李絢拱手,說道:“陛下,若說文才,賀知章還要在姚崇和宋璟之上,但若是為官治政能力,姚崇和宋璟都要遠在賀知章之上,而且賀知章為人輕狂,而姚崇和宋璟也要內斂許多。”
“朕到時候會看他們的試卷的。”李治下意識的點點頭,隨即笑著說道:“當然,首先他們的試卷能送到朕的眼前。”
一場科舉,上千考生參加,最後得以中舉的,隻有三十餘人。
甚至可能還會更少。
試卷真正能送到皇帝眼前的,隻有十人而已。
宋璟的試卷想要出現在皇帝眼前。起碼他的成績,要在千名考生,前十之列。
若他真有這份能力,那麼皇帝之後調整,也沒人能多說什麼了。
“臣謝陛下隆恩。”李絢認真拱手,然後說道:“陛下,臣有一建議,不知當講不當講。”
“說!”李治直接揮手,李絢在他這裡,何時說話約束過。
“多謝陛下。”李絢站起身,看向李治說道:“陛下,臣敢問陛下,今年科舉,是否有了突厥人成為狀元的意見。”
李治正色起來,坐直身體,慢慢點頭說道:“的確曾有過這種說法,但左相否了……突厥人這些年,在太學,國子監,學習授課並不在少數,但有進士之才者,亦是少之又少,更勿論是狀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