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皇帝對李絢的了解(2 / 2)

“嗯!”李治點點頭,說道:“將吐蕃王族,各地貴族,還有長老,祭祀,懂得文字的所有學者,年輕一輩的佼佼者,全部殺個乾淨,每過十年再來上這麼一次,加上毀掉吐蕃所有文字,書籍,曆史,百十年後,這世上便不會有人再記得吐蕃了。”

“好手段啊!”武後無比的驚訝,隨即趕緊搖頭,說道:“陛下,臣妾隻是覺得這種手段的確很省事。”

李治擺手道:“朕非是迂腐之君,但這是最後一策,不到最後關頭,絕不允許南昌王輕易使用……況且他還有彆的辦法。”

“彆的辦法?”

“奴隸。”李治目光看向殿外,搖搖頭,說道:“南昌王拿下昌都,利用的,就是上一次他殺入昌都搶奪金銀時,埋設的伏子,而後這一次伏子一用,整個昌都立刻落入他的手中,而這些伏子,也會成為將來攻破昌都的利器,至於之後……”

“給這些奴隸地位,如今他們就會更加凶狠的對待原本的主人。”武後已經明白了李絢的治理之道。

“至於如何做,就要看局勢如何演變了。”皇帝輕歎一聲,說道:“若是可能,朕還是希望能夠向吐蕃遷移更多的百姓過去,但可惜,那裡實在太遠,而且身體差的,年齡小的,年紀太大的,又都不宜去。”

真正的健壯勞力,皇帝是不會放他們離開的,這些人才是皇帝統治天下的根本。

“那麼日後用人替換南昌王,又該如何抉擇?”武後忍不住的看向皇帝。

皇帝愣住了,最後緩緩搖頭說道:“何必換呢,找人好好的經營昌州,再讓他打通吐蕃和昌州之間的馳道,花個二三十年的時間,將他的心思牢牢的鎖在吐蕃,那麼他便是有萬般能耐,恐怕也隻能唏噓無奈。”

稍微停頓,皇帝搖搖頭,說道:“朕曾經想過這個問題,但最終思來想去,一個新的問題擺在了朕的麵前,整個朝堂,又有誰比二十七郎更值得朕信任,去治理吐蕃……況且那裡終究不過是吐蕃罷了。”

吐蕃終究有限,一個被鬆讚乾布祖孫和噶爾家族傾力整合起來的番邦國都而已。

隻需要將那裡的財富抽走,剩下的,也就沒有多少價值了。

皇帝思來想去,在這種情況下,找一個能夠讓他放心的,超過李絢的人,他還真找不出來。

即便是找出來,他也不舍得將人派到吐蕃。

比如狄仁傑,皇帝自己用還舍不得,怎麼可能將他送到吐蕃。

這種情況下,李絢已經是最佳選擇。

武後想要開口反駁皇帝,但腦海中轉了幾個名字,但最後卻都被她自己親自否定。

比如武承嗣,將武承嗣派到吐蕃,說實話,武後真的擔心會將吐蕃弄崩,甚至最後武承嗣死在吐蕃。

至於北門學士那幾個人,武後的確有將他們外放州縣的打算,但吐蕃實在太遠了。

即便是跟著李絢一起去軍前的楊執柔,一開始還好,到了現在,在字裡行間,也露出來些許的煩躁。

當然,也並不是真的沒有人選。

王德真,岑長倩,魏知古,都是可以的人選,但皇帝必然舍不得。

剩下的就是世家的人了,讓世家的人代替南昌王做吐蕃總管,皇帝得是有多發瘋啊。

唯一能有選擇的,就是宗室,將韓王和霍王派過去,這樣甚至還不如南昌王。

武後一時間竟然找不到一個能夠說服李治的名字。

既能穩定吐蕃,又足夠信任,還能夠讓皇帝舍得用的沒有。

除了那種犯了錯,暫時需要調任的尚書或者宰相。

但吐蕃太遠了,高原瘴很可能會要了那些老臣的命。

南昌王已經是最佳的選擇。

……

一名內侍出現在門口,低聲細語的說道:“陛下,天後,吏部尚書,吏部侍郎,吏部考功郎中求見。”

“宣。”皇帝微微抬手。

隨即,三名官員依次進入殿中。

“臣吏部尚書竇玄德,吏部侍郎魏知古,吏部考功郎中王方慶,拜見陛下,陛下萬壽無疆,拜見天後,天後萬福金安。”竇玄德,魏知古和王方慶,同時站立行禮。

“嗯!”皇帝點點頭,說道:“科考結果出來了?”

“是!”竇玄德上前,將科考成績單放在了李治麵前。

李治低頭,排在第一位的,赫然正是賀知章,其後是畢構,第三竟是陳子昂。

薛紹,崔璩,盧垣等人,都未參加本次科舉。

“陛下,臣想問,接下來殿試之事?”竇玄德小心的抬頭。

皇帝搖搖頭,說道:“今年突厥和吐蕃都有戰事,殿試便免了吧,便以此份成績為準。”

“喏!”竇玄德,魏知古和王方慶三人同時拱手。

大唐雖有殿試之製,供皇帝取士,但殿試並非定製,特殊情況之下亦可取消。

如此,按照這份成績,賀知章便為本科狀元,畢構為榜眼,陳子昂是探花。

這下子,熱鬨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