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落座後,曾宇清積累已久的強烈好奇心,讓他忍不住開門見山地問道:“康總,到底是什麼事,搞得這麼神秘的?”
康馳笑了笑,然後從口袋中掏出一塊手機大小的電池放在茶幾上。
“曾總猜猜這是什麼?”
曾宇清連忙好奇的拿起來看了看。
“鋰電池?”
“不,這是一塊鈉離子電池。”
鈉電池?
曾宇清心裡不禁有些失望。
無論康馳此時拿出一塊鈉電池的真實意圖是什麼,他都認為鈉電池從來都不是寧德時代的解藥。
至少不是他現在要造的,能造的。
當年BYD的老總為了呼籲發展磷酸鐵鋰電池,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
“我們不能從燃油車時代被石油卡脖子,轉變為電動車時代被金屬鈷和鎳卡脖子。”
然而打臉的是,後來22年碳酸鋰的價格直接瘋漲到60萬一噸。
隻要是造鋰電池,就得被卡原料的脖子,甭管是磷酸鐵鋰還是三元鋰,也甭管是鈷和鎳、還是碳酸鋰。
於是那一年,鈉電池重新被推到了公眾麵前,寧德時代也憑借著“鈉電池發布”,一躍突破萬億市值的大關。
然而現在兩年過去了,鈉電產業依然沒有完成從0到1的蛻變。
寧德時代的液態鈉電池項目,就和固態鋰電池一樣,也依然停留在實驗室中。
而且隨著碳酸鋰的價格逐漸回歸理性,這個備胎似乎也被人逐漸遺忘了。
鈉電池似乎更像是,用來威脅碳酸鋰價格的輿論武器……
“康總如果想向我們訂購鈉電池,那恐怕您要失望了,我們暫時並沒有鈉離子電池的落地產能。”
“曾總難道就不好奇,這塊電池是誰造的?”
“哦?”在康馳的提醒下,曾宇清這才有些好奇地問道,“誰造的?”
“我自己造的。”
“你造的?”
曾宇清略微有些驚訝,不過造一塊電池其實不難,難的是如何批量穩定的生產,更難的是批量穩定地造高性能電池。
“對,我在東陽造了條鈉電池的生產線,可以穩定生產出300Wh/kg的鈉離子電池,成本隻有磷酸鐵鋰電池的75%,如果形成完成產業鏈後大規模製造,成本甚至有望降低到50%!”
“!!?”
曾宇清頓時就呆住了。
事實上,當他聽到“300Wh/kg的鈉離子電池”這裡的時候,腦子就開始宕機了,後麵康馳說了什麼,他壓根就沒聽進去……
作為電池巨鱷寧德時代的掌舵人,曾宇清對電池行業的了解和判斷能力,隻會比康馳更敏感。
壓根不用康馳做任何解釋,曾宇清就清楚地意識到,
就在此時此刻,他手中握著的這塊鈉離子電池,正像一顆行業核彈一樣,直指全球鋰電池行業!
不僅是他們寧德時代,
全球沒有任何一家電池企業,能在這種當量的戰術核彈麵前幸免於難!
本來以為今天寧德時代迎來的,是一頭肥得流油的小羊羔,
誰知道這小羊羔兜裡揣著的,竟然是核彈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