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發布會,李晨大量使用了群像鏡頭,表現出場了各方的反應,最終鏡頭給到了躺在醫院的康天明。
他看著電視的屏幕,露出了在這部影片中的第一次笑容。
影片就此結束。
這電影雖然是以康馳的故事為原型,但改編幅度其實還挺大的,
不但故事進行了取舍和重組,很多人物也進行了明顯的象征化。
比如影片中的這個康天明,他所代表的,其實是老一代的華國相機製造的匠人,
而康陶代表的,是新時代的科技匠人。
李晨把兩代人的命運和使命,擰在一個家庭中。
另外,兩個時空的時間故事線,在整個影片中其實是不斷地交錯穿插,最終才串聯成一個完整故事的,
這種手法諾蘭最喜歡用了,能讓一個可能原本可能很平淡的故事,變得更有懸念感,同時也多了些曆史的厚重和飽滿感。
這樣的改編,如果作為紀實的人物傳記片來說,肯定是不合格的,
但如果作為一部商業電影,或者說一部關於弘揚科研匠心精神的電影,它又能算是不錯的小眾精品。
至少大部分人都能看得下去,在最後的高潮情節,那段群像和音樂響起的時候,也絕對能燃得起來。
而且李晨顯然文青病,其實挺重的,
這種文青病,恰到好處地讓這個故事,多了點令人回味的東西。
同時整部片子的攝影、美術、燈光、道具等等,每一項基本都做到了極致,
比如重新成立了磐龍光學廠的時候,康陶在造光刻機的畫麵,都是在大唐重工光刻機製部門現場取景,鏡頭裡麵的設備一看就知道非常真實、專業和高端。
隨著影片落下帷幕,張晴才轉頭看向康馳,有些忐忑地問道:“你覺得怎麼樣?”
“看自己的故事,肯定多少戴了點有色眼鏡,硬要說的話雖然有點文藝片的感覺,但總體還算是節奏不錯的商業片,另外說實話,這改編的幅度比我想象中更大。”
“嗯覺得哪裡沒改好嗎?”
“那倒也沒有,就是康天明的角色,估計會讓我爸一臉懵逼,懷疑人生”
“哈哈,這確實是個問題,隻能麻煩你回頭和叔叔阿姨好好解釋一下,就說這是必要的藝術加工了。”
“嗯”
影片在播放片尾字幕的時候,旁邊的小畫麵中,還放出了一些真正的康馳,出現在大眾媒體的視頻片段混剪,
裡麵有他在工作的鏡頭,有的是現場發布會的畫麵,
最後出現的,則是他前幾天接過了院士證書的照片
“哈哈,還得用照片來湊數。”
“我感覺這電影拍攝的速度,完全跟不上康總的科研速度。”
影院的觀眾看到這照片後,頓時就忍不住開始討論了起來。
“就問第二部什麼時候出!”
“第二部拍啥?造飛機?”
“康總現在不是核聚變總工程師嘛,也許是核聚變反應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