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出身的高國定本來就沒有什麼傲氣,同時他已將每日早操必念的“三對真言”牢記於心。
兩相結合,讓看起來他完全不像一個應當趾高氣揚的廠衛軍官。
(“三對真言”:對百姓溫和,對同僚耐心,對敵人殘酷。)
“西緝事廠?”尤淩文一時不敢相信,因為從正德五年(1510年)到現在(1620年)西廠已經關了有110年了。
“對。這是我的腰牌,和禦授‘秋箭行動’臨時關防印信。”高國定從腰間取下刻著“西緝事廠旗總高國定”的腰牌,又從懷裡掏出一封蓋著司禮監印及西緝事廠印的雙印印信,一起遞給尤淩文。
“‘秋箭行動’?”尤淩文打開印信,看著上麵的大印,心裡信了八分。
“對,這是聖上定的新規矩,‘一行動一印信,一駕貼一僉簽’,我們這隊不拿人,所以沒有駕貼僉簽,隻有命令你們配合鎖門的一次性關防印信。”提到聖上的時候,高國定舉起雙手朝紫禁城的方向拱手施禮。
“拿人......東廠的案子?”尤淩文咽了一口唾沫。他當然知道最近鬨得沸沸揚揚的“東廠侵貪勒索案”。
“你配合就好了。”高國定不置可否。
“如果你不配合,我們有權將你停職,並任命你的副手暫時接替你,直到行動結束。”高國定繼續說。
“這算是威脅?”尤淩文眉頭微皺。
“不是,這是西廠的行動綱領,我有義務告訴你。但我並不希望這麼做,因為一旦使用了這項權力,在行動之後你我都會受到調查。”高國定搖頭解釋道。“再有幾天,西廠就會正式成立,綱領的具體條目會刻在門口的石碑上,到時候你可以自己去西廠衙門看。”
“好吧,我當然配合。”西廠還沒有正式成立就開始鎖城拿人了,看來東廠這次要遭大殃。尤淩文歎了一口氣,開始在心裡盤算自己和東廠的哪些人有過什麼樣的往來。“走吧,咱們去阜成門、西直門。”
“我希望能快一點,我的同僚們可能已經到了,就等你這道手續了。”高國定擺出一個請的手勢。
差不多兩刻鐘後,陸中秋帶著所部第一執行大隊,第三中隊,第二總旗,第一小旗(編號13210),共三十七人,來到了東廠掌刑千戶鄒凱慍的府邸。整整三個執行隊,這是整場“秋箭行動”中最豪華的抓捕隊伍。
到地方後,陸中秋一聲令下,所部第一、第二小隊(編號13211、13212)便按照盾、矛、槍、弩的站位,在鄒府正門排出戰鬥隊形,而第三小隊(編號13213)則繞到鄒府後門擺出同樣的隊形。
按照西廠行動綱領逮捕條例,除非嫌犯拒捕且先掏出武器,否則不得舉兵。
因此,擺出戰鬥隊形的第一小旗,並沒有擺出戰鬥姿態,而是大盾朝前、矛尖指天、槍弩對地(鳥銃沒有裝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