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南天門六號重型火箭和空間站計劃(2 / 2)

“我們的發動機也好,箭體也好,回收技術,飛行控製係統等等,都是在走一邊用一邊改進,快速迭代的技術路線!”

孟文倫說著的時候,笑了笑:“工程師們對此有些擔心,但是我覺得搞技術研發嗎,都差不多,以前我們做機器人,做手機都能這麼做,沒道理這火箭不能這麼搞!”<b

r>

聽著孟文倫的話,後頭跟著的不少工程師們沉默不說話。

說實話,其實他們都不太支持孟文倫的這一套理論,畢竟火箭這東西太高大上了,結果你孟文倫把整個項目拆分,然後用普通商業科技的模式來搞研發,說實話他們覺得有點不靠譜。

但是孟文倫是CEO,有著絕對的權限,哪怕是鄧飛躍這個五號火箭的總設計師也改變不了他的決定。

同樣,這其實也是徐申學把孟文倫從智雲集團調到南門航天的核心原因。

他就是要讓孟文倫過來,然後扭轉南門航天裡一大票從傳統航天公司跳槽過來的工程師,管理人員的觀念。

很多人總是覺得火箭這東西是很高大上的東西,昂貴並且是高精尖技術。

但是徐申學就是要讓孟文倫告訴他們:火箭這東西,也隻是個工業產品而已,而且還是可量產的工業產品,沒那麼高大上!

真要說起來技術含量,徐申學甚至都不認為這個五號火箭的技術含量,能超過自家的S12手機。

五號火箭的一級火箭可回收技術並沒有什麼不可跨越的技術障礙,成本控製就更沒啥好說的了,換其他商業公司來一樣能夠很好的控製成本。

但是S12,彆看它隻是個幾千塊的手機,但技術含量絕對是現代科技下的巔峰產物。

光是裡頭搭載的S303芯片,就代表著當下人類文明最巔峰的技術水準!

芯片這東西,絕對是人類製造出來最科幻的工業產品,它不僅僅先進,並且還足夠便宜。

怎麼形容芯片呢?

大概就是把一個超級城市微雕在一枚一百平方毫米左右的芯片裡,然後幾十塊,幾百塊錢賣給普通人!

便宜一些的落後製程的芯片甚至隻需要幾塊錢!

光是聽上去就讓人難以置信,跟科幻片一樣。

事實就是如此。

而南門航天的5號火箭,基本上也是屬於純自主可控的,但是搞火箭,可不需要徐申學特地去搞什麼晶圓廠,搞半導體設備等等。

五號火箭整體的技術含量,是遠不如當下先進半導體的。

原時空裡自從太空探索公司獲得了成功後,一大票商業火箭公司陸續冒了出來,陸續也弄出來了可重複火箭。

但是芯片呢,技術難度最低的設計領域,先進的手機SOC芯片設計也沒幾個公司能夠搞得定啊,全球也就那麼幾家巨頭企業,國內就隻有一家。

而芯片製造領域乃至更關鍵的半導體設備領域就更難了。

當然,就算是不如先進半導體,但是重複火箭的技術難度也不是什麼國家或企業就能搞的,想要和南門航天公司這樣直接弄個五百度噸級彆的可回收火箭,能夠難倒一大片國家和企業。

東西難不難,得和什麼進行對比!

而對於徐申學而言,他又不會去找什麼落後國家,普通企業進行對比,他對比的對象都是自家的一些企業,要麼是一些國際巨頭企業。

這平日裡玩的都是幾十億幾百億美金投資的半導體相關產業以及電子消費產業以及電動車,人工智能這些東西。

至於火箭,對於當下的徐申學而言,說白了就是個大玩具……

有錢人玩火箭嘛,也沒啥好稀奇的。

所以徐申學才會有這種感覺,但其他人嘛……那就難說了。

————

孟文倫帶著徐申學看過了這一排的火箭發動機後,又帶著徐申學去看了隔壁的火箭箭體的製造工廠,這個工廠就顯得非常高大了。

火箭都是幾十米高的東西,建造火箭的廠房自然也非常高大。

“這裡是我們的一級火箭的建造工廠,目前我們正在組裝生產七號一級火箭,六號一級火箭已經組裝完工了,目前我們正在進行完工後的各種檢查和測試,不出意外的話,六號火箭會將會在下個月進行發射。”

“此外一號、三號、五號一級火箭也在這一車間裡進行升級改造!”

隨著孟文倫的話,徐申學看到的是兩列兩側排開,一共四枚龐大的一級火箭,而對麵一片區域裡則是有一個正在建造當中的半成品火箭!

儘管隻有幾枚火箭,然而看上去卻是給人帶來了極大的視覺衝擊力。

甚至為了看到這些火箭的全貌,徐申學都不是在地麵上看,而是坐著電梯上了高處的指揮台上看。

這場麵,饒是見多識廣,看過不少大場麵的徐申學也是為之震撼啊。

徐申學道:“回頭你們可以搞個宣傳片,把這場麵給拍下來,讓外頭那些傻子們看看我們的實力!”

看過一級火箭的建造後,徐申學又到了另外一個同樣高大無比的工廠車間裡看到了二級火箭的建造。

孟文倫道:“這個二級火箭和一級火箭不一樣,我們的一級火箭是可以回收的,所以在設計以及建造上,我們更加注重安全性,複用性,因此實際建造成本的話是要超過傳統的一次性火箭成本。”

“但是我們的二級火箭的話,考慮到技術問題以及成本問題目前是沒有可回收的,是屬於一次性使用產品!”

“我們也展開了二級火箭可回收的一些實驗研究,但是目前來說距離實用性還比較遙遠,因此我們目前的二級火箭的主要技術路線,還是走一次性火箭路線。”

“因為是一次性使用的產品,為了降低成本我們也想了不少辦法,我們的這個二級

火箭在整體的製造成本上,預估隻有其他航天機構同類產業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同時我們還在繼續進行技術探索,把成本進一步降下來!”

“因為都是一次性消耗用品,所以需求量也大,生產任務緊,因此我們的生產速度也比較快,目前的產量是每個月一點五枚,我們正在持續進行產能的擴充,爭取到明年做到每個月五枚的產能。”

“生產效率的提升,產量的增加,也能夠有效的降低我們二級火箭的成本,我們計算過,如果月產能能夠達到十台,並順利使用的話,那麼成本可以降低到現在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隻是這個時候,孟文倫又無奈道:“我們的產能擴充雖然容易,但是訂單不太好接,現在我們一共也就前後接到了二十三枚火箭發射的訂單合同,要是按照我們規劃的產能來看,最多三個月就能發射完畢了。”

徐申學聽到這個問題,卻是道:“現在的航天發射市場還是非常有前景的,國內市場也大,不管是組建各種衛星網絡也好,還是搞空間站也罷,這些都少不了火箭發射任務。”

“你們這邊的業務部門也要加把勁,這國內也好,國外也罷,各種商業訂單都可以去找一找,談一談嘛!”

“我們的火箭還是挺好的,運載力也足夠大,成本還低,市場競爭力還是很充分的!”

如今南門航天公司的商業火箭,其實有兩種,一種是小型的南天門四號火箭,但是這種是一次性的小型火箭,之前是用來試驗用的,至今都沒有承接過商業發射訂單。

另外一種就是大名鼎鼎的南天門五號火箭,這是一款起飛重量五百多噸,二級火箭設計的中大型火箭。

不過五號火箭現在也分A型和B型,其中的A型也就是之前生產使用的五枚火箭,已經炸了兩枚,還剩下三枚一級火箭,至於後續還能用幾次,這得看運氣。有可能還能再用好幾次,也有可能再用一兩次就不能用了。

新生產的B型則是六號火箭開始算起。

其中的A型火箭在執行發射任務的時候,其實除了回收模式外,也可以采用一次性火箭模式,也就是不預留返回燃料,以把更多的載荷送上太空,這種模式可以把十九噸的貨物送上近地軌道……隻不過南門航天沒這麼乾過而已,都是普通商業發射任務,沒必要搞一次性發射啊。

真要搞的話,客戶是要支付大量額外費用的。

大量客戶找上門來就是為了你的可回收火箭便宜,所以五號火箭的所有發射任務,清一色的都是采用陸地回收的方式。

而采用陸地回收模式的話,可以把十二噸的貨物送上近地軌道。

這個數據是什麼概念?

也沒多厲害,大概就是世界第一的樣子。

國外有類似起飛重量的大型火箭,一般近地軌道的運輸能力也就八噸,十噸左右,這還是一次性使用的火箭呢,然而還沒南天門五號火箭陸地回收模式下的運載能力多!

都不在一個層麵上。

此外,現在五號火箭已經有了B型的改進版版,使用了新型的朱雀一號B型發動機,這個根據設計指標,一次性使用的情況下,近地軌道的運輸能力已經達到了二十一噸,哪怕是陸地回收也能夠達到十三噸的水平。

這個性能,遠超一大票各種所謂的先進火箭。

一次性使用的情況下,基本上達到了國外先進火箭七八百噸起飛重量的水準。

但是你要知道,南天門五號火箭B型,隻有五百六十多噸的起飛重量呢。

這意味著,更小的個子,更低的成本!

為什麼數據會有如此明顯的差異,說起來其實也挺簡單,基本就是朱雀一號發動機更輕一些,推力更大一些,然後火箭結構材料用的是新型的鋁鋰合金,所以更要輕一些!

火箭的運載能力,其實就是這樣這裡扣一點,那裡扣一點,然後就會形成一係列連鎖反應,最後就多出來這麼好幾噸的運載能力了。

但是說起來容易,想要做起來可難了……

這甚至都不是什麼單純的技術難題,而是研發上的思維模式,運營模式上的巨大差距。

南門航天公司研發火箭可不遵循什麼傳統技術路線,而是采用了高科技企業的諸多研發經驗和思維模式,采用了大量的新型材料,零配件,同時還使用了3D打印機技術等。

而說實話,除了商業航天公司會這麼乾,傳統的各國航天機構是不可能這麼乾的。

風險太大,責任太大,最重要的是:沒那必要啊。

人家這是機構,可不是什麼商業公司!

這些人的想法是五百噸的火箭乾不了這活,我就弄個七八百噸的火箭啊,反正花的又不是我的錢。

沒必要費儘心思,冒著技術風險去提高推重比,然後讓五百多噸的火箭去乾七八百噸火箭的活啊!

這種事,可是屬於典型的成功了,好處沒我份,失敗了我挨板子。

傻子才給你搞……而且彆把研發人員當傻子。

歐洲也好,美國也罷,乃至俄羅斯呢,他們的航天機構其實都差不多,花錢在行,但是降低成本嗎,搞性價比這些他們就不在行了。

甚至都沒動力去乾這種事!

他們和商業航天公司的思維模式,是有本質區彆的。

但是南門航天就有個需求,因為他們是要賺錢的,這五百噸的火箭和七八百噸,乃至一千噸的火箭,發射成本差彆可大了去。

因此南門航天

更願意冒一些技術風險,采用新技術,使用五百多噸的火箭,去乾七百噸火箭的活。

最後,就有了這種技術差距。

南門航天公司,有了南天門五號火箭這種大推力,低成本的高性價比火箭,拉一些普通的商業訂單還是問題不大的。

更何況,南門航天公司裡還有一個六號火箭計劃!

這是一個起飛重量超過一千四百噸的重型火箭,要說這個重型火箭的設計結構,其實說起來很簡單的。

表麵看,似乎是一枚五號火箭捆綁了兩個助推器。

實際上,那兩個助推器也是五號火箭裡的一級火箭。

南門航天公司的工程師們,為了節約成本,根本沒有和傳統航天機構那樣還專門搞個助推器。

他們就簡單粗暴的把三枚南天門五號火箭裡的一級火箭給並聯了起來,直接來個力大飛轉,按照他們的設計,一次性使用的情況下,這款火箭的近地軌道運輸能力要達到六十噸以上。

運載能力爆殺一大群所謂的重型火箭不說,而且還特彆便宜。

按照他們的預估,這種火箭的一次性發射成本,不會超過一點五億美元,如果重複使用的話,都能降低到一億美元以下。

不過,因為這種簡單粗暴的並聯方式,也讓這款火箭的技術複雜性非常大。

一枚火箭就得七台發動機,三枚火箭下來就達到了二十一台發動機。

如何讓二十一台發動機協同穩定的工作,這可是個巨大無比的技術難題。

至少外界覺得智雲的工程師們是異想天開!

倒是太平洋對岸的太空探索公司裡的不少工程師們,看到了南門航天公司的六號重型火箭的技術方案後非常有興趣。

不過現在他們連一級火箭的回收技術還沒能搞定呢,搞這種重型火箭還遠了點。

徐申學在南門航天公司裡待了一整天,看過了工廠後,然後又看到了六號重型火箭的PPT。

最後才算是心滿意足的離開了南門航天公司,拿著一堆南門航天公司的技術資料就去了京城。

他這是拉訂單去了,最近上頭想要搞個空間站玩一玩,而搞空間站就得有火箭吧,就國內其他那些小火箭的運載能力做起來就很勉強了,空間站的核心艙,實驗艙這些還是蠻重的,重量太小就無法控製。

而他手頭上剛好有個能發射二十一噸的五號火箭,而且發射費用還便宜,幫忙發射個實驗艙,核心艙之類的一點問題都沒有。

然後可回收模式下,十二噸的運載量剛好可以為空間站提供貨物補給乃至人員輪換。

一切都妥妥的!

放遠一點看,南門航天公司裡還有個正在研發中的六號重型火箭計劃。

其他人人對這重型火箭沒信心,但是徐申學卻是有極大的信心。

因為南門航天公司乃是徐申學的控股公司,公司裡的研發人員是能夠享受到科研係統名額的加持的,清一色的科研名額加持下,其研發速度是不能用常理來進行判斷的。

類似的情況已經在他旗下的很多企業裡發生過,而這一次也不會例外!

甚至,至這一次過去,他也是想著能不能拿個審批,然後自己搞個小空間站玩一玩。

也不是說空間站這東西,隻能國家玩吧,企業就不行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