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周瑜的棺材板都蓋不住了!
且說徐盛、董襲連夜去豫章,太守顧雍一聽這二人來,頓時就知道不妙。
果然,徐盛上前道:“都督兵敗,現困於南平,被圍至急。江東援兵,不能旦夕即至。特命某突圍而出,來此求救。望太守速起豫章之兵,以救此危。倘稍遲延,都督必陷矣。”
顧雍麵色難看,卻道:“二位將軍且歇,容某計議。”
徐盛與董襲乃至館驛安歇,專候發兵。
…
這頭顧雍急找郡臣陸瑁商議。
眾所周知,這顧雍乃是吳郡顧家出身,陸瑁與其是老鄉,出身吳郡陸氏。
陸瑁年少時愛好學習,信守情義,也很有名氣。
此刻顧雍問陸瑁道:“都督被困,如之奈何?”
陸瑁應曰:“荊州兵精將勇,且都督此去,本不義之舉,如今俱已屬彼,隻有南平彈丸之地。”
“關羽若回兵,量我等山城之眾,安能敵得兩家之強兵?不可輕敵。”
顧雍歎道:“吾亦知之,奈都督危險,安忍坐視而不救乎?”
陸瑁笑曰:“太守以都督安危為重,恐都督未必掛念也。”
“今都督往荊州,卻不見帶吾各家一人往之,此中緣由…顧兄豈不知耶?”
之前就說過,呂蒙與甘寧,屬於淮泗武將集團,是當年跟隨孫策進入江東的江北勢力。
與江東世家的政治立場,思想報負,完全不一樣。
此番這呂蒙帶去荊州的,還真沒有傳統世家的人。
當然了,人呂蒙也有理由的。
這次去乾什麼?
去拚命的啊!
不選甘寧、董襲這些這些戰將,難道選你們這些世家子弟上去拚命嗎?
陸瑁這般說,其實也是尋個不去的借口罷了。
顧雍卻都聽著心裡,微微點頭,心下定下主意,不去南平相救。
次日,請徐盛至,便說豫章山越猖獗,此中軍馬不可動,故而未能分兵相救。
徐盛聞言大驚,以頭叩地曰:“若如此,則都督休矣!”
陸瑁在邊上幫襯道:“我今即往,一杯之水,安能救一車薪之火乎?將軍速回,靜候江東至可也。”
徐盛、董襲大慟告求,不料顧雍竟然是皆拂袖而入。
徐盛知事不諧,尋思須告吳侯求救,遂上馬大罵出城,望江東而去。
…
且說呂蒙在南平,計點馬步軍兵,不足千餘人,糧草又儘。
是夜,城外投降的吳軍招喚各軍姓名,言說荊州大義,不殺俘虜,可速速出城來!
越城而去者甚多。
再說救兵又不見到,心中無計,卻與彭羕道:“悔聽汝言,往荊南而來!今日危急,將複何如?”
要說呂蒙後悔,彭羕才更是後悔。
早知道會變成這樣,他哪裡會找呂蒙來!
要不是周圍都是荊州兵,他早就跑了!
隻是他知道,這一旦出去被人逮住,送到邢道榮麵前,他必死無疑!…。。
當下聽呂蒙來問,彭羕卻知道這呂蒙無生路矣!
要想自己活命,隻有叫呂蒙吸引了彆路軍馬,自己趁機殺出,方有可為。
心下如此想著,彭羕頓時苦告道:“今日之事,雖子牙複生,亦無計可施也。今豫章不救,乃顧雍、陸瑁按兵不動之故。何不棄此孤城,奔入江東,再整兵來,以圖恢複?”
呂蒙悶悶點頭道:“如今也隻能如此。”
遂上城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