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1 / 2)

太極宮從前住著上皇李淵及其嬪妃子嗣們,李世民奪得皇位之後,又把秦王府中的仆婢一同帶入到宮中。自此,宮裡的人員就冗餘了許多。

裁汰宮人本是原有的計劃,卻因長孫皇後意外有孕而耽擱了一陣子。如今交給她的兄長長孫無忌來做,也算恰如其分。

話雖如此,長孫無忌的口中卻泛起絲絲縷縷的苦意。唉,想他堂堂國舅、吏部尚書、齊國公卻要對著宮女名簿乾瞪眼。可真是大材小用啊。

可沒辦法,誰讓他朝倆伴讀打聽太子殿下的事情,犯了陛下的忌諱呢?好在他打聽也是攤在明麵上,不曾著意隱瞞。陛下罰他,也用的是明麵上的法子,不曾真正動怒。

但既然接了這任務,就不能草率而為,勢必要查出些什麼才好跟陛下交差了。

長孫無忌正提筆興歎著,屬官門客們卻從厚厚的簿中察覺了一處不對勁。

“國公,您看這裡……”

門客把厚厚的卷軸翻開一頁,呈到長孫無忌的麵前:“您瞧這座宮中,自武德七年起,每年冬天的炭耗都比彆的宮少上三分。”

長孫無忌撚須細看,還真是這樣!初看沒什麼,可和其他宮殿一對比,那炭耗花費的錢財少一大截。他第一時間想到了貪汙,隨口問道:“這是哪座宮殿,現在是哪位貴人在住?”

想來是天高地遠之處,貪汙就貪汙,連賬都做不平,讓人一眼就瞧出異樣來。

門客吞吞吐吐:“是大、大安宮……”

長孫無忌撚須的手頓在了原地。

——大安宮啊。

大安宮原名弘義宮,是武德五年上皇李淵賜予秦王李世民的一處住所。眾所周知,武德年間,李淵對李世民多有虧待,這座宮殿算是補償之一。後來李世民登基,和上皇李淵同住在太極殿,鬨掰了的父子每天低頭不見抬頭見,不自在得很。

忍了半年之後,李世民終於忍不了了,下旨修葺大安宮,當作李淵退位後的住所。完璧歸趙,是孝心還是報複?長孫無忌說不好。但以他對李二的了解,想來後者占比更多。

這地方,竟然有人貪汙?

作為玄武門之變的功臣之首,長孫無忌覺得上皇的事情由自己插手難免尷尬。遇事不決找上司啊,他當即整理了一番卷宗,匆匆來到兩儀殿稟告李世民。

李世民草草翻過卷簿之後,臉上的神情也說不上好看。他和李淵的父子情本來就跟紙糊似的,要是傳出去,給老父親準備的宮殿炭耗還多有克扣,他的名聲還要不要了?

雖說有的事情大家心知肚明吧,但你也不能連樣子都不裝了啊!

“傳人來兩儀殿議事。”李世民吩咐了小宦官一聲,頓了頓又道:“看看太子人在哪,若是閒著沒事,把他也叫過來。”

長孫無忌心下暗暗吃驚。

太子殿下方才七歲啊,陛下這麼快就要讓他參與政務,會見朝臣了?

他抬起頭覷了一眼李世民,卻見後者正無奈瞪他:“輔機,你胡思亂想什麼呢?承乾大病初愈,該給他找點事做,免得他不知柴米油鹽,以後開府過日子被底下糊弄了去。”

“陛下真是慈父心腸。”

長孫無忌麵上稱是,心下卻暗暗吐槽:借口,都是借口。怕太子被糊弄,和讓他來兩儀殿見臣子有什麼必然聯係,你就寵他吧!

不過,太子殿下是他妹妹的長子,長孫無忌越吐槽,實則心裡越高興。

玄武門之變,哪方都是九死一生,腦袋拴褲腰上啊。再來一次,他也不敢保證,自己這邊一定百分百能成功。國賴長君,比起每次都折騰一遭,不如平平安安地傳承下去最好。

兩儀殿中,漸漸多了長孫無忌熟悉的影子。有房玄齡、杜如晦等秦王府舊人,也有魏征、蕭德言、歐陽詢等故太子舊部。幾個人互相點頭致意,看向上首,李世民卻沒有開口的意思。

“再等等。”他說。

等誰?

眾人又等了一炷香時間,卻見一個比他們矮一截的粉白團子直直奔向殿中而來。每個人臉上都精彩得很,彼此間眼神交換得飛快,但基本上都跟長孫無忌一樣想法。

“阿……父皇。兒臣見過父皇。”

李承乾第一次進兩儀殿內部,看到周遭一圈人也很驚訝,在眾人的注視下,一點微妙的情怯與懼怕也散開。落落大方地同眾人打了招呼。

“舅父、房大人、蕭大人……”

若是原來就認識的,李承乾就笑著與人眨眨眼。因這次高熱,他白嫩的麵皮清減了些,襯得眼睛愈發大了,眨起來就格外可愛。

若是不認識的,他就認真見禮,同時心中把人的模樣拓印下來。以免日後見麵不識,失了禮數。

趁寒暄的間隙,李承乾掃了眼直播間。果不其然,彈幕又炸開了一片。再一再二不再三,李承乾都有點視覺疲勞了。莫非,天上的仙子都這般沒見識?還是說他身邊都是天命裡掛了號的人?

他轉頭看向李世民:“阿耶今天叫兒臣和各位大人來,是有什麼事嗎?”

李世民點頭:“是有一件事同你們商量。這個,你們先看看。還有承乾,你也看。”

小宦官把謄寫好的冊子分發下去,大家紛紛打開來,認真端詳了一會兒。過了片刻,李世民問道:“諸卿看出什麼不妥?還有承乾,你呢?”

大家一時間都不說話了,也看向李承乾。誰都知道,陛下表麵問他們的意見,實則是在考較太子呢。當然了,他們也想看看,太子的天資如何。

若說整個兩儀殿最不緊張的,就是李世民本人了。他掃過大臣們的神色,微微一笑:笑話,若是承乾答不出來,朕還會當著你們的麵考較嗎?朕這是在炫耀!懂不懂!

果然,就聽見李承乾脆生生道:“回父皇,大安宮的炭耗比其他宮中少一成七。均攤到每個宮人身上,則少了二成八。父皇,兒臣答得可對?”

咦?

這下,就連李世民都驚訝了。他以為承乾能瞧出“炭耗減少”這件事就不錯了。誰知道呢,他的兒子連少了多少都能瞧出來。

明明兒子他隻看了一眼啊?

不過看到大臣們那驚歎不已的表情,李世民頓時舒坦了。嗯,沒錯,朕早就知道,朕的兒子,李唐的太子,就是這般機靈聰慧啊!

李承乾自小就知道,自己在數字上很有些敏感。小到宦官宮女們的月銀,大到弘文館中藏書本數,他聽過一遍就能記住。類似今日的問題,心中過一遍就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