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崇文館題詩(2 / 2)

“此為絕句,冠絕長安!”

入此崇文館,哪位學子又不是才學橫溢,都無不被此詩震撼到。

“當為傳世之作!”

“太子殿下,憂國憂民,卻被汙蔑謀反,何其不公。”

“我等學子,沐浴恩德,何以報之。”

“主受辱,唯死而已,我等學子,可還有那文骨。”

崇文館內,全部學子都瞬間沸騰,就如同一堆乾柴,被一株一點星火點燃。

太過了!

李承乾臉角抽動,一首詩有如何的號召力,這是李承乾想不到的。

文人的筆,武將的刀,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提刀定乾坤。

隻能說,李承乾太低估,文學傳統對華夏的影響力了。

有多少熱血之士,就為了一篇詩歌拋頭顱灑熱血。

“對,太子說的對,處江湖之遠,也要憂其國,如今太子殿下被誣陷,是不是動搖國本啊?”

一人高呼。

“我等雖無半點功名在身,也當以我等文人的方式憂慮國事。”

“孟將說的對,我們要用我們文人的方式為國為民而謀。”

立即有學子附和道。

“各位,請冷靜,我們如今坐立於崇文館之中,討論學識,研討古今,終會有用武之地。”李承乾不得不出聲製止,過猶不及。

這些東宮學子聚在一起,不是他指示也是他指示了,剛剛把謀反之事蓋過,彆又被這群熱血的學長搞成逼宮了。

“今天國有危難,我等當是義不容辭,我們知道太子擔憂的是什麼。”

“我等,今日就退出崇文館。”

有幾個太學生當即站了出來,太學生是中央官學太學的生員,立於隋朝,是古代最高的學府。

東宮的崇文館除了三品大員的子嗣外,最多的學士便是太學生,他們很多都是無官職。

“這,大可不必!”李承乾搖了搖頭,這些太學生也都大隻是十七八的年紀,正是熱血沸騰的年紀。

“我等知道太子愛戴,但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要做的事,太子有太子的政務,我等有我的熱血。”

那叫孟將的太學生昂首道。

“你叫什麼?”李承乾問道,這人一身正氣。

“回太子殿下,我姓張,名柬之,字孟將。”那少年回道,不卑不亢,微微躬身,以示尊敬。

“你就是張柬之?”李承乾驚道,這位也是大牛人,武後時期的宰相。

張柬之625年生人,少時勤於讀書,喜歡鑽研經書史籍,補缺為太學生。

“殿下認識我嗎?”張柬之一驚,從剛才的問話來看,太子並不認識他才對。

“我聽人說過你,言你勤奮好學,聰識早慧,能成大器,你隻有在這崇文館內靜下心來,將來必有前途。”

所有的學士都聽出言外之意,那就是,將來太子登位後,必將會重用於他。

“多謝太子厚愛,但是大丈夫立於世間,有所必須為之,如果我現在改變自己的初心,他日還能成器嗎?”張柬之一拜,而後和幾位太學生轉後退去。

“太子殿下,我等也自願退出崇文館。”又有幾個學員躬身請辭。

一會的功夫,崇文館就少了一大半點學士,幾乎再也看不到一個太學生了。

這就是老祖宗們的傲骨嗎?

這就是文人的風骨嗎?

李承乾也不由反被震撼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