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強盛之下的危機(2 / 2)

乞丐?

這一詞,又再次刷新了李承乾的認知。

這是貞觀年間,在徐州這樣的富庶之地,也會有乞丐。

“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李承乾承載了原主的記憶,知道,貞觀年間是古時最輕徭薄賦的時代,為民著想。

實行均田製,按人丁分配,男子每滿十八,便可分一頃,也就是一百畝。

然而稅收,也隻是要二三石。

這樣的政策,是足夠一家輕鬆生活的。

“就像我家吧,兩個兒子都去從軍了,但是回來的也隻有兩塊血布,地就沒有人種了,為了過活,我家的地,也隻能租或私下賣給大富人家了。”

“如果耕種的不多,就交不起稅糧,還不如不種呢?”

老者搖了搖頭。

“稅糧幾何呢?”李承乾眉頭皺的更深了。

“也不多,才十石,最主要的是無人耕種了。”

均田製雖然是一項很好的製度,但對於一些人來說,他們根本無法耕種完所有的土地,缺乏足夠的勞動力來承擔賦稅。

李承乾誠然,他意識到那些氏族大姓已經出手了。

均田製的實施本身就是對大氏族的一次挑戰,因為在此之前,土地一直掌握在他們手中。

這些氏族大姓擁有大量的土地,從中獲取無儘的利益。然而,隨著唐朝的建立,李淵和李世民采取了打擊地主的措施,將土地收歸國有。

這一舉措觸動了貴族的根本利益,沒有過多久,均田製全麵崩潰,給李唐王朝帶來了嚴重的危機。

安史之亂就是均田製崩潰的演變,各大門閥氏族紛紛登場。

實際上,在初唐時期,當均田製剛剛開始實施時,氏族大姓就已經開始逐步蠶食土地。

由於他們在整個國家的大框架中都有自己的勢力,所以他們能夠逐漸兼並平民的土地。

就如同現在這般,那些沒有勞動力的人家土地,他們就會出低價買入。

百姓不賣,還要交稅,又種不出糧食,還不如賣了去。

雖然國家也明令禁止土地買賣,但是也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在這樣的無聲無息蠶食下,均田製崩盤,大唐也落下了帷幕。

“帶上這女孩,我們走吧!”

李承乾足足愣了好大一會,才緩過了神來。

不是君主不好,而是剝削者一直都在。

李承乾無力救援這些災民、流民,因為根本的問題不解決,這些人還會死去。

士(氏)族大姓就是這一切的根源。

“阿翁,我不走!我哪裡也不去!”小青哭鬨著,已經意識到了什麼。

“孩子,走,以後一定要聽貴人的話!”

老者無力的抬了抬手,看著女孩被龍武衛抱走遠之後,其也低下了頭顱,再也抬不起來。

李承乾走的很沉重,大唐最大的憂患,還是在於內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