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一回 大太保受托昆吾劍
靠山王楊林為給皇上衝喜,籌集了四十八萬兩銀子,連同綾羅綢緞、珍珠異寶加起來,總價值得超過六十萬兩!給皇帝、給國家運的錢財在當時有一個名字叫做皇杠。楊林在上書中雅稱“龍衣貢”。就是說給皇上籌點銀子做龍衣,沒籌多少,也就是四十八萬兩銀子。那是山東老百姓多少年的血呢!都是搜刮的民脂民膏!
我們曾說過,這兩年,山東一帶老百姓不好過,不是旱就是澇,好容易沒旱沒澇了,又鬨蝗蟲,蝗蟲過去又鬨瘟疫,國家的賦稅又是連年增高。老百姓種的糧食全都捐給國家了。有點災,有點難,這個隋文帝楊堅還挺摳,還不肯開倉放糧。老百姓得不到賑濟,那更苦了。再雪上加霜,楊林這麼一搜刮。山東一帶的老百姓,那可以說是藥鋪櫃台上的抹布——苦透心兒了!百姓們的怒氣一層一層堆下,那現在就如同堆成了一座火藥庫,就差有人點火了,有那麼一點火星子一迸,當時就能炸了天了。
說:“對此,老王爺楊林能一點不知道嗎?”楊林不糊塗,他還算一個清明的王爺,你彆看為朝廷,為他的哥哥搜刮了這麼多金銀珠寶。但是,老王爺楊林人家自己保持清廉。他覺得:我不能拿,這是國家財產。給我哥哥送去,那理所應當。他是皇帝,家天下呀,整個天下都是他的呀,再多的財富也是他的。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所以,這些東西給他,理所應當。但我作為臣子,我隻拿我的俸祿,我不貪不占,保持我的清廉。
他倒自己保持了,但他就不琢磨琢磨,作為整個天下的統治階級,整個的腐敗了,你一個人清廉有什麼用呢?他不考慮這個。他也知道搜刮山東老百姓民脂民膏,民怨甚深。再加上這兩年確實在萊州這一帶出現了一些海盜。他覺得自己在山東這麼一鎮,山東這一塊亂不了,海上亂不了。但是如果自己離開這裡一段時間,就備不住能亂了。所以,自己不能夠離開山東,先在這兒鎮著,把山東老百姓先養好嘍,到那個時候自己再離開山東,也就沒有那麼多的顧慮了。
所以,這一次四十八萬兩銀子由誰來押呢?就派給自己手下十二家太保的其中兩位帶著一千精兵去押送,也就是了。因為靠山王楊林覺得,這一路之上,雖然現在不太平,逢山有盜,遇嶺藏賊。但是,誰敢劫四十八萬兩銀子呀?再者說了,哪夥賊能夠打得過一千精兵啊?要真格的劫這四十八萬兩銀子,那就捅了塌天大禍了。甭管什麼山,甭管什麼寨,那肯定是滅頂之災呀。賊人也得自己掂量掂量,不能說什麼買賣都做。另外,押解這四十八萬兩銀子也是秘密押解,並不張揚,像何日啟程這樣的信息都是嚴格保密的,賊人也不可能知道。等到賊人知道了,臨時糾集隊伍,他也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