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羅成要到曆城縣的消息不脛而走。這一下子,燕王府那十二家旗牌官連同杜叉等人全坐不住了,都來向老王爺請假,說:“我們也想到曆城縣走一趟,也想給老夫人拜壽!我們跟秦瓊關係都很好,跟兄弟似的。有這樣的大事,我們焉能不去賀喜呀?”
這些人跟這麼一請假,老王爺一想:這些人平常也夠忙活的,一年到頭也沒一個假,平常也沒向自己張過口。那麼這一次人家好容易向自己張回口了,向領導要請回假,領導不準假,從人情上說不過去。另外,他們去也長我的麵子呀。如果說我的兒子代表我們兩口子、代表親戚,那這些旗牌官們就代表燕王府、代表幽州城啊,也給叔寶長了臉了。所以,老王爺跟老王妃這麼一商量,兩人就同意了。
這些人高興壞了,能夠跟羅成一起去曆城看秦瓊,那自然是滿心高興。但是,他們賀壽也不能空手去呀,也得隨份子。隨多少呢?羅成一千,他們不能超越,那就往下減吧。減多少呢?打對折,一人五百兩。一共是十五個人,七千五百兩!
說:“怎麼十五個人呢?不是十二家旗牌官嗎?”是十二家旗牌官。但是,還得加兩個中軍官呢——杜文忠、史大奈正副中軍官,這就十四個了。還得加秦瓊的乾兒子玉麵韋陀秦用呢,這就十五個了。十五個人,一人五百兩,七千五百兩。但是這裡頭可有人能拿得出來,有人拿不出來。五百兩銀子那什麼概念呢?!真得咬著後槽牙可能也能掏出來,但那樣一來就太費勁了。
張公謹還是明白事理的,張公瑾說:“咱們跟叔寶哥哥關係不在銀子上。叔寶哥哥也絕對不願意看著誰掏銀子困難。這麼著,老王爺、老王妃加上燕山公人家一家人掏了五千兩。咱十五個人,不能高過這五千兩。乾脆咱十五個人打一個稍微的對折,咱就掏三千兩,一人二百兩,這樣一來,人人能掏得起。”
眾人一合計,張公瑾這個提議比較符合實際。於是,這十五個人就兌了三千兩。
也就是說,幽州這邊光紋銀——八千兩!
但是杜叉說了:“我要對二百兩!我覺得於心有愧。我跟你們不一樣。怎麼不一樣呢?因為叔寶哥哥曾經救過我的命啊。所以,按說我該多掏銀子。但既然大家夥兒都掏一樣的銀子,那我就不能犯了規矩。那這麼著吧,這二百兩銀子我隨著大家。另外,我再拿出二百兩銀子。乾嘛呢?采買一些幽州的土特產,咱裝上車給老太太送過去,算大家夥的,但這個錢我來掏!”他是中軍官,平常錢也多,所以這個提議沒人反對。
但是,秦用這小孩為難了。因為秦用當瓦口關的守將剛剛上任沒多久。您想想手裡能有多少積蓄啊?“我叔寶爹爹曾經救過我親爹的性命,這一個恩我怎麼報呢?我奶奶過大壽,我做孫子的就對二百兩銀子,我覺得也於心有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