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你我都是心甘情願(2 / 2)

講到自己三探武南莊,就把這事兒全給撂明白了。因為現在這事兒也不用遮著掩著了。那楊林都知道是程咬金、尤俊達乾的了。這倆人現在又被眾兄弟給救走了,已然脫了險了。所以,可以說了。秦瓊就說了:“我查到武南莊,這個案子就已然真相大白了。我本來要抓程咬金、尤俊達。可是,我突然知道了這程咬金非是彆人,就是當年救我、救我母親的我那程媽媽的兒子。這麼多年,他一直淪落江湖啊,是個苦孩子。老程家對我們老秦家有天大的恩情,而且做的劫皇杠之事,秦瓊認為此乃義舉!所以,秦某怎忍心出賣我的朋友呢?權衡兩邊,我隻有犧牲自己,才能保全山東官員和我這位救命的恩人。所以,這才有我染麵塗須詐萊州之舉。這就是以往的真情啊!”

“哦……原來如此……”

哎呀!十二家太保在旁邊一聽,心中竊喜:老王爺呀老王爺!你看這一段時間,你對這秦叔寶迷的呀,張口一個叔寶兒,閉口一個十三太保。哎呦,成你的心尖寶貝了,成你的心頭肉了。結果呢?嘿!養的是仇人之子啊!你跟人家有殺父之仇!你還妄想著能夠讓人家接你的班兒,能夠讓人家做你的王嗣,你怎麼合計來的啊?哎呀,這麼想想啊,我們還是有希望的。起碼來說,秦瓊再也回不來嘍,他是國家的反叛呐,他是個反賊呀!這些人心中竊喜,都瞅著老王爺。

靠山王楊林認認真真地聽著,聽完之後把頭點了點:“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啊……叔寶,那我再問你,你因何說那程咬金劫我四十八萬兩皇杠銀子是件義舉呢?”

“王駕千歲,難道您不覺得嗎?這四十八萬的銀子,您是怎麼得來的?我想您心裡一定清楚啊。你確實是大隋王朝難得的一個清廉的王爺、一個正直的王爺。這一點,秦瓊承認。但是,你又是個愚忠之人!你為了這個朝廷,你搜刮山東民脂民膏。你平常節約。但是,為了給皇帝用,寧肯讓山東這麼多的百姓受苦,這都是山東百姓的血汗錢呐!那程咬金要把這山東百姓血汗錢留在山東,不是義舉嗎?另外,那程咬金與你也有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他劫你不也應當應分的嗎?秦瓊又有什麼資格反對人家這麼做呢?又有什麼資格去泄密人家的做為呢?我隻有佩服的份兒啊。我佩服他敢報父仇,敢與你作對,敢上門殺你,快意恩仇,不愧是大丈夫!”

“哦!是、是、是、是……那程咬金與本王有殺父之仇,他來劫本王,來殺本王也理所應當!那麼叔寶,本王問你一句話,你與本王也有殺父之仇,你在去萊州的時候,你就知道了。你在跟本王開始動手的時候,你招昭致命其實是出自你的本心。可是後來,你被本王所俘,你見事態有緩,本王願收你為義子,你當時也認同了這個關係,而且維持到了……維持到了昨晚。叔寶!本王要你一句話,你認本王為義父之事是出自你的真情還是也因時勢所迫你在欺騙本王啊?我要你給我一個心裡的真話!”老王爺說到這裡,老淚都流下來了,渾身顫抖。

秦瓊看到一個老人發自真情地對自己說這番話,心裡也不舒服,衝著楊林一抱拳:“王駕千歲!秦瓊可以告訴你,秦瓊當時既然認王駕千歲為義父,雖然也有時勢所迫這個因素,但是也是發自秦瓊的內心。秦瓊雖然不敢稱大丈夫,但是秦瓊也認為自己有英雄之氣,絕不會因受逼迫而屈膝甘願受辱。既然秦瓊當時答應做王駕千歲義子,那就是出於本願!”

“哦……好!好!好!好!有你這句話,本王足矣!”

哎呦!十二家太保在旁邊一聽,好家夥,這老頭子怎麼了,怎麼那麼賤呢?看這意思呀,隻要是秦瓊能夠認他為義父,他恨不能反過來給秦瓊磕仨。哎呀,也不知道這老王爺跟秦瓊前輩子什麼關係呀?到這輩子才有這麼一個冤怨緣呐,拉扯不開的這麼一個事情啊。看著吧,看著事態發展吧!

就見老王爺往前又帶了帶馬,現在離秦瓊那馬頭隻有五步遠了。老王爺說話了:“叔寶啊,那我問你,既然你當時知道我是你的殺父仇人,你為何還要認我做義父呢?你是怎麼想的呀?”

秦瓊說:“王駕千歲,你有所不知。我父親在最後一次見我們的時候,也就是你打破了齊州城池,我父親要去抵擋你、要去赴死的時候,他叮囑我母親,讓我們母子不要記恨於你。他當時說了,他與你楊林隻有國仇,沒有私恨!你們兩人乃是兩國仇敵,各為其主,你把他殺了,他並不恨你。他說,他與你交戰之際,你們兩個英雄惜英雄,好漢愛好漢。如果不是兩國仇敵、戰亂時機,你們很有可能成為兩個好友、一對知己呀。所以,他叮囑我母親萬不可把仇恨放在我的心裡,不讓我未來長大尋你報仇雪恨。他說的好啊,說:‘我們之間沒有仇恨!’所以,這三十年來,我的母親沒在我麵前說過一次‘恨’字,沒告訴我要尋你報仇雪恨。即便是我穿著這身盔甲見到我的母親,我的母親認出了這副盔甲和這杆槍的時候,她也沒有說出半個‘仇’字。所以,我對王駕千歲心中無仇,反倒是我敬重王駕千歲是個忠臣,是個直臣,是個能臣,是個剛直不阿之人!我敬重王駕千歲的品德,敬重王駕千歲的武功!所以,當時王駕千歲要收秦某為義子的時候,雖有時勢所迫的因素,秦某倒也心甘情願!”

“嗯!嗬嗬嗬……沒想到哇,沒想到秦子厚將軍臨死之前,居然會對他的家屬兒女說這番話來!試問天下父母有多少人不會把仇恨種在孩子的心田?唯有你的母親呐!哎呀!果然有其父有其母必有其子!果然是個母賢子孝之家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